你的喜怒哀乐正在被人操纵!这份“后真相时代”自救指南,读完受益终生|《新闻的骚动》

5 “后真相时代”自救指南
  作为被新闻“骚扰”、因新闻而焦虑、但又离不开新闻的普通人,我们该如何减少新闻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新闻的骚动》里,将铁板一块的新闻分成六种类别,逐一解析其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影响,引导读者用全新的眼光,理性地看待新闻。

  译文君总结了德波顿针对不同类型新闻所提的建议,分享“后真相时代”的读者自救指南:

  ①保持怀疑的态度


  新闻机构绝不会向大众呈现,也很少提及事件背后的复杂性。新闻常常只能提供七拼八凑、且时常谬误的“信息地图”。

  事实上,任何人都无法单枪匹马探究大千世界的所有问题,个中真相也在时刻变化。

  所以,在遭逢意见似乎过于统一的观点时,我们要在脑中敲一敲警钟,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

  PS:“保持怀疑”并不意味着随时随地与别人“抬杠”!!!

  ②别被名人效应唬住了

  名人新闻
倾向于高调称赞个别成就和影响,引发读者的自卑感或嫉妒心,却并不从统计学的角度说明,这些人是极少数的。

  读名人新闻时,我们应该将其中的人物作为案例研究,进行审视和冷静剖析,并问自己:我能从他们身上汲取什么?

  ③面对灾难保持冷静

  灾难新闻
让我们沉浸在痛苦和悲伤中,却很少让人感受到连贯的叙事背景,以及其中散发的道德感召力,也很少对令人恐惧和警觉的人、事进行分析,或帮助我们从同胞的不幸中汲取教训。

  读灾难新闻,我们既要体会他人事故中的普遍教训——知道生命是如何脆弱和短暂——但又不能过分沉浸于具体的情节,让陌生人的灾难成为我们逃避自身责任的借口或手段。

  ④别被消费主义洗脑

  消费新闻
通常局限于对商品的实用调查,而忽略了对人们购买动机的追问,这助长了消费主义,让消费活动——大多数时候是“消费冲动”——越来越背离真实的需求。

  我们能做的,是正视商品、自身消费行为背后的动机,才有可能成为“只为自己买单”的快乐购物者。

  当然,德波顿在撰写这本书时,也以读者的身份给新闻生产者提供了不少建议:经济新闻在剖析时事的同时,也应当传递理想,阐明支撑社会的经济原理;名人新闻也需要用更多的笔墨,分析人物成功背后的真相,让人们从中产生共鸣,体会到榜样的力量……

  我们不必对新闻生产的彻底改观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因此,我们必须自己行动起来,分辨什么是“新奇”的,什么是“重要”的。

  偶尔放下手机、远离时刻骚动着的新闻,回到阅读、自省、想象和自然中去,沉浸在思考之中,寻求内心的平静。



The News: A User's Manual
《新闻的骚动》
[英]阿兰·德波顿 著
丁维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想了解更多减少新闻焦虑的方法、洞悉“后真相时代”的新闻生产逻辑、把握新闻影响读者情绪的原理吗?

  来读这本《新闻的骚动》吧,这是一本你将受益终生的“后真相时代”读者自救指南。



  除了《新闻的骚动》,阿兰·德波顿还写了13本关于生活的“答案之书”:《身份的焦虑》、《哲学的慰藉》、《旅行的艺术》、《工作的迷思》……每一本都回答了一个你非常关心、但无从解答的问题。

  阅读德波顿,寻找生活的智慧与答案;下单德波顿,把生活的智慧带回家。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