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平,日本二松学舍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曾任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东亚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出版有《清代中日学术交流の研究》(专著)、《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主编)等。
《中国绘画史》是日本美术大家中村不折与曹洞宗僧人、法政大学讲师小鹿青云的合著。大正二年(1913)由玄黄社出版,并于1914年、1922年两次重印。该著远述上古,近论明清,对中国画坛兴衰、画风迁播,每从政治、社会文化乃至家族、师承等角度予以讨论,且重视传世画论、书论史料的引述,可谓言必有据。该著虽然试图从世界文明发展史的视角,基于中国文化自身发展脉络阐述中国绘画史,但对画坛流派、人物、画作的评论仍不出历来画论的评点式论断。总体来看,该著有视野,有深度。作为中国绘画史草创期的通史性著作,该著承前启后,开一代风气,对中国绘画史的编纂亦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03 金原省吾《中国绘画史》 董科 译 (先生)早年游心文学,且曾从已故画伯平福百穗氏习南画若干年,交在师友之间。先生邃汉文,收藏亦富,于中国绘画研究垂二十年,每一篇出,即价重艺林。今法德等国,亦有译本。 ——傅抱石
金原省吾(1888—1958),日本著名的美术史研究者,于1955年以《绘画中的线之研究》(《絵画に於ける線の研究》)作为博士论文,获得了早稻田大学博士学位。其著述有《唐代の绘画》《东洋美术》等五十余部。
董科,获日本关西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入选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C类项目。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东亚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译著有久保田和男著《宋代开封研究》(合译)、松浦章著《清代内河水运史研究》、松浦章著《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史研究》(合译)。
本书据1938年古今书院版《支那绘画史》翻译。此书是金原省吾用于授课的教材。以时代为序,论述了中国上古到清代的绘画史。行文中时时与日本绘画对比,且多从技法本体层面予以阐述,彰显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影响的源流关系。
04 泷精一《文人画概论》 吴玲 译 中日学者对于本土艺术的研究著述很多,但大多数要么是对于艺术家生平的简介,要么是对于艺术史轮廓的概览,缺乏真知灼见。随着东方艺术日渐在西方受到严肃认真的对待,本土学者的视角显得尤为重要。 ——《东方艺术三题》
泷精一(1873—1945),号拙庵,日本东京人。20世纪初日本著名的美术史家。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1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14年担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并开设美术史学讲座。1920年担任东宫御学问所御用挂职务,向天皇殿下进讲美术史。1934年正式退休,被授予东京帝国大学名誉教授称号。1940年荣获朝日文化奖。其主要著作有《艺术杂话》《文人画概论》《日本古美术案内》《日本画的本质》《泷拙庵美术论集·日本篇》《日本的美术》等。
吴玲,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东亚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浙江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兼任日本早稻田大学招聘研究员。曾留学日本福井大学并在日本四天王寺大学任教,曾任日本关西大学访问研究员、日本奈良县立万叶文化馆海外研究员。著有《日本茶道文化》(合著)等,另有《九世纪唐日贸易中的东亚商人群》《〈高野杂笔集〉所收唐商徐公祐书简》等论文二十余篇。
《文人画概论》是东京帝国大学名誉教授文学博士泷精一于 1922 年公开讲演的讲稿笔记,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文人画的起源,泷精一认为以王维为文人画开源之代表不无道理,但表明“六朝时已有文人而精画者”,认为六朝文人攻山水之名家,唯有宗炳一人而已。第二章文人画的流派化,泷精一将文人画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第三章文人画的原理,泷精一总结并提出了文人画的四个原理。第四章文人画和南画,泷精一认为文人画是站在作者立场而言的,而南画和北画是就样式而言的。第五章文人画的精华,泷精一在此章中列举了他认可的中国文人画精品。第六章未来的文人画,泷精一倡导文人画复兴,认为虽然日本人与中国古代文人思想有异,但文人画仍可上溯其原理而学之。
泷精一熟悉中国画论的文献,对文人画的剖析缜密严谨,有其独到的见解。虽然当今学界鲜有人谈及泷精一的《文人画概论》,然而此文对于研读文人画而言,价值不凡,透过日本学者的眼光审视中国文人画,对于更全面地理解中国文人画具有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