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卷土重来,中意两国写作者连线:别让“新冠时代”的痛苦白白浪费|《新冠时代的我们》

    在过去的30年间,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科学也在不断地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非常脆弱。但与此同时,我们又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可以发展到修复星球,人类正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这一切终将过去。

    但科学告诉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我们必须现在就扭转这一切。真正的科学告诉我们,在人口爆炸的时代,我们所构建的星球是脆弱的。当很多事物碰到一起时,我们就会面临危机——不仅仅是指疫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会遭遇别的危机。

    我们来谈一下《新冠时代的我们》吧,我在疫情中观察到两个速度:一个是紧急的速度,为了保护更多的人,我们需要尽快解决这个病毒;而较慢的速度是指,这是一个向尽可能多的人展示科学不断重申的观点——关于环境、信息、人口、疫情之间的互相作用——的机会。这些观点非常重要,但在日常的讨论中却很少被提及。

    我的目的之一是,希望这部精简的作品能引发人们对于这个观点的讨论。但不得不说,令人遗憾的是,一年过去了,这部作品在大多数的国家并没有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疫情上,现在有效的疫苗已经出现,疫情也许就要结束了。人们或许已经准备好忘记这一切,并向前看。但那些因为各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导致的问题却不再被提及,这就是最令我遗憾的事情,甚至令我惊恐。

    李梓新:

    你有将这一切想作是一场战争吗?因为你的上一部作品就描写了战争,而现在对我们而言病毒就是一个看不见的危险敌人。

    乔尔达诺:

    这是一个好问题。

    在第一个月的时候,到处都在用战争这个比喻,我们的政治人物也依赖这个比喻,我们会说医生和护士们在“前线”;病毒是看不见的“敌人”;我们在疫情中的挣扎都和战争的比喻相关。

    然而,我从一开始就拒绝这个比喻。我在心理层面上很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次在演讲里用战争做比喻之后,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对于用战争作比喻的这个想法,我是不赞同的,因为这是我们无法定义的一个新状况。病毒并不是我们的“敌人”,它既不厌恶人类,也不想摧毁人类。虽然这么说很奇怪,但病毒是和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里的。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外星人,那么用这个比喻还会轻松些,因为外星人可能会攻击人类。

    我们不得不承认也许正是人类的活动促进了病毒和人类的接触。也正是由于我们的行为,才使得新冠病毒能够在短时间内轻易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当我们试图判断好与坏,敌与友的时候,我们没有想过要为任何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我认为,我们应该为我们对地球的所作所为负责。

    另一方面,我很欣赏战争这个比喻,因为这是一个具有号召性的说法。每当人们提及我们处于战争中与敌人抗争时,人们就一种使命感。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需要更有力的动机。就动机而言,这场疫情对于中国来说就像一场新的SARS,你们做得比我们更好,然而这样的动机在欧洲或是其他西方国家远远不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将其比作战争是有益的。但我还是尽可能避免使用战争这个比喻,因为它缺乏想象力。

3 “新冠时代”已经来临?
    李梓新:

    你很明确地表达了人们的所作所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因为新冠病毒的爆发,使这个时代被贴上“新冠时代”的标签,那对于新冠时代下人们的种种行为,你有什么积极地看法吗?你又是如何界定新冠时代的呢?

    乔尔达诺:

    我认为现在谈这个还为时过早。

    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的悖论存在,而这些悖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现状。新冠病毒并没有带来很多新的问题,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升级了现有的问题,尽管我们试图回避它们。

    其中一个悖论是:我们被要求与他人保持距离,从而保护他人;但矛盾在于,你关心一个人的方式变成了远离那个人。这很残忍。

    我现在能注意到的悖论还有面对全球化的疫情,人们应该联手解决一切,但事实上这几个月以来大多数国家都封闭起来,更专心于自身的状况。

    这几个月来我一直试着总结这一切,一方面是从传染病科学的角度,另一方面则是从心理层面,去了解人们是怎么想的。就意大利而言,人们都已经很疲惫了。尽管大家现在还是很害怕,但这最终会导致人们甚至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的麻木。

    可能你们不太了解,但在我们谈话的同时,意大利政府正面临危机,这场危机在上周四周五的时候就开始了。现在各个层面,从个人到政府,都充满了未知。然而人们已经麻木了,他们只希望一切能够尽快妥善解决。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