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回溯震撼人心的寻路历史,展现星火燎原的革命画卷|《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举个例子。要革命,首先要生存。如果连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还革什么命?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是一开始就能让全党接受的。瞿秋白的临时中央盲目执行共产国际的命令,从1927年到1934年,让各地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数百次武装暴动。结果呢?几乎全部失败了。暴动的条件具备不具备,有没有群众支持,暴动后到哪里去,国民党军队来了怎么应付?所有这些问题,共产国际都没指示,临时中央也不知道怎么办,只是在上海的洋房里下命令。结果造成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白白牺牲,各地党组织相继受挫。在此过程中,唯独毛泽东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保全了朱毛红军。毛泽东当时走的路,看起来很不正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是唯一可行的办法。所以,毛泽东一直痛恨洋教条,注重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不是理论问题,而是从亲身经历得出的经验。

    上书房:时代就像一列火车,不断地有人上车,有人下车,为什么最后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成功?

    刘统:革命者和革命家是不一样的。革命家必须具备5个特征:是一个理论家,能创造正确的理论,指引方向;是一个组织家,能团结大多数,建立党组织;是一个实践家,能理论联系实践,制定灵活有效的政策;是一个军事家,会指挥打仗;最后一点,必须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哪怕在党内外受到严重打击,也不消沉、不逃跑、不叛变,而是坚持到底。

    对照这5点,陈独秀就存在一些毛病,比如使性子,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这样是走不到成功那一天的。还有陈公博,一有风吹草动就吓得逃跑了,那也走不到底。但是,我在书中没有否定任何一个人在某个历史阶段所起的作用,而是都给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比如最先把马列主义引入中国、提供《共产党宣言》原版的是戴季陶,尽管他后来成为国民党右派。

    我不会只看一个人的史料,还会看其他人的来相互印证。《火种》是我的个人著作,我想凭一个史学家的良心,记录这段历史,不刻意拔高谁,也不刻意贬低谁。这本书赶上了好时代,很多档案都解密了,很多问题都放开讨论了,这让我有了用武之地。中国共产党走过10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它的成功一定是有原因的。至于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没有给你列出1234,而是努力讲好故事。

    上书房:您如何评价第一次国共合作?

    刘统: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共产国际促成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但是要发展成一个全国性的大党,不是短时期能办到的事情。共产国际需要中国革命运动尽快扩大发展,于是主动谋划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

    1922年6月15日,陈炯明率部叛乱,让孙中山元气大伤。他总结失败的教训:依靠军阀干革命,终归是没有出路的。而陈独秀写文章、编杂志是好手,对于领导一个党却不在行。仅仅半年,建党的两位骨干李达和李汉俊就和他闹翻,相继离去。这样,国共合作的契机出现了。这不是单方的一厢情愿,而是双方的共同愿望。

    1922年8月底,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宣布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在孙中山最艰难的时候,只有中共表示要与他合作,所以孙中山立即表态赞成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1923年1月26日,苏俄使者越飞用英文在上海《大陆报》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这个宣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标志着苏联与孙中山的国民党结成联盟,双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没有这个宣言,就没有后来的联俄联共,就没有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局面。

    1924年1月20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的政治方针是联俄联共。但国民党内的右派联名上书孙中山,极力反对。在28日的全体大会上,李大钊登台,代表共产党发表了《意见书》。这个意见书非常真诚和恳切,感动了在场的大多数代表,让“会场情势几乎顿时逆转”。

    国民党一大选举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共选出中央执行委员25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7人。当时中共党员不满千人,在代表中仅占13%,但是进入中央执行委员会有10人,占到了24%。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共骨干力量进入中央执行委员会,使中国共产党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次国共合作,让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的平台,有了公开合法的身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共迅速发展壮大,开始发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通过黄埔军校,为党培养了第一批军事人才。

    但是,共产党的壮大很快引起了国民党的不满,白色恐怖时代随即而来。国共矛盾是必然的。因为国民党的主旨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建立一个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共产党则是按照马列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观念,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建立一个工农掌权的无产阶级专政政权。这种革命性质和大方向的根本对立,预示着国共早晚要分家,而农民和工人运动成了国共分裂和政治斗争的导火索。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没有变过。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