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逐渐深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人们对“AI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名词不再感到陌生。 正如《我这样的机器》中所说,“我们创造了一种有智能、有自我意识的机器,并将其推入我们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由人类发明、设定参数的机器人,为人类服务的时候,卷入了人类的情感冲突和矛盾之中时,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英国国宝级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突破个人写作的“舒适圈”,强势涉足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创作了一部带有鲜明麦氏标签、兼具浓厚科幻色彩、“真正思考人类未来困境”的小说——《我这样的机器》。 2020年12月12日(周六)下午3点,陈楸帆、小白、张峥,这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作家将来到中国证券博物馆,与读者一起欣赏、探讨这部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杰出作品。本场活动将由著名作家、出版人黄昱宁主持。 活动现场将播放作者伊恩·麦克尤恩关于本书的珍贵采访视频,现场与嘉宾互动的读者更有机会获得麦克尤恩亲笔签名作品《甜牙》——见上图,如假包换的亲笔签名!“万物皆堪垂泪”:人工智能的焦虑——麦克尤恩小说《我这样的机器》新书分享会- 时间 - 2020年12月12日(周六)15:00·17:00- 地点 - 中国证券博物馆 上海市黄浦路15号- 嘉宾 - 陈楸帆 作家、编剧、翻译、策展人小白作家张峥人工智能领域专家- 主持 - 黄昱宁 翻译家、作家、出版人- 主办方 - 上海译文出版社- 嘉宾简介 - 陈楸帆科幻作家、编剧、翻译、策展人 传茂文化创始人,曾多次获得星云奖、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广泛翻译为20多国语言,在许多欧美科幻杂志均为首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人生算法》、《异化引擎》等。小白作家 小说《封锁》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其他作品有小说《租界》、《局点》,随笔集《好色的哈姆雷特》、《表演与偷窥》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张峥人工智能专家 上海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纽约大学全球网络教授,亚马逊AWS在上海成立的人工智能研究院首任院长,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黄昱宁翻译家、作家、出版人 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翻译过F·S·菲茨杰拉德、亨利·詹姆斯、阿加莎·克里斯蒂、伊恩·麦克尤恩等多位作家作品,原创作品有《八部半》、《一个人的城堡》、《阴性阅读,阳性写作》、《变形记》、《假作真时》等。- 报名方式 - ①本次活动限量开放坐席(40人),读者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凭报名成功二维码即可入场。 ②请在入场处配合工作人员出示本人有效证件和“随申码/健康码”绿码,进行实名制登记。请提前完成“随申码/健康码”注册,以免临时注册造成现场人员聚集,并配合测量体温、免洗消毒液手部消毒等。 ③活动期间请佩戴口罩,并自觉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 *报名前请认真阅读以上说明Machines Like Me《我这样的机器》[英]伊恩·麦克尤恩 著周小进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麦克尤恩不仅是当今在世的最优雅的作家之一,更是一位擅长在日常生活戏剧性场面中刻画道德困境。 半个世纪以前,菲利普·K·迪克曾发问:‘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而如今麦克尤恩则确信这些仿生人正在我们的眼前薅羊毛。麦克尤恩的特殊贡献不在于阐述了机器人的挑战,他聪明地将这个挑战有目的性地植入了两个试图寻找生存方式的男女日常生活之中。 ——《华盛顿邮报》 1982年,平行世界的英国伦敦,彼时人工智能研究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前的发展水平。 32岁的伦敦人查理开始了两段新的关系:一,他爱上了楼上的邻居米兰达;二,他用继承的遗产购买了一款新型人形机器人“亚当”。 “亚当”拥有以假乱真的智能和外观,能够完成逼真又不失自然的动作和表情变化。在米兰达的帮助下,查理重塑了“亚当”的性格,于是一组奇怪的三角关系渐渐形成……事情也慢慢开始失控。 麦克尤恩在小说中探讨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区别,究竟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我们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的生命?机器人能够明白人类的心吗?对于那些人类无法掌控的技术,这部小说将带给读者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