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美国桂冠诗人,1943年4月22日生于纽约长岛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已出版十二本诗集和两本诗论集,遍获各种诗歌奖项,包括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 正如那句老掉牙的话印证:“每个伟大的诗人必定有过极其痛苦而残酷的人生”。格丽克一生几乎同样伴随着死亡、失望以及丧失,而这些既是她个人生活中时有的遭遇,也是她创作中不变的主题。 格丽克的中文译者柳向阳在《月光的合金》译者序里写道: 最初读到格丽克,是震惊!仅仅两行,已经让我震惊——震惊于她的疼痛: 我要告诉你件事情:每天 人都在死亡。而这只是个开头。 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像锥子扎人。扎在心上。 她的诗作大多是关于死、生、爱、性,而死亡居于核心。经常像是宣言或论断,不容置疑。在第一本诗集中,她即宣告:“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难以承受的损失。”(《棉口蛇之国》) 2003年8月28日,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露易丝·格丽克美国桂冠诗人称号,作为第12位获此殊荣的诗人,她和此前获封的罗伯特·潘·沃伦、约瑟夫·布罗茨基、罗伯特·哈斯等人代表了美国当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2006年,格丽克第十部诗集《阿弗尔诺》(Averno)出版,并于2007年获得新英格兰笔会奖。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的诗人、小说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在《纽约时报》上发表评论指出,格丽克提醒了我们:“诗歌应该把我们带到我们不想去的地方,然后把我们带回,而我们已不复从前。”他还断言:“《阿弗尔诺》可能是她的杰作,无可置疑地表明她正处于创造力的顶峰。” 近年来,露易丝·格丽克依然佳作不断,语言风格逐渐向口语转化,有铅华洗尽、水落石出之感,题材上,对生与死、爱与性、存在与丧失的思考越发深邃,越发接近伟大诗歌的可能。 2020年,路易丝·格丽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她的授奖词中写着:她精准的诗意语言所营造的朴素之美,让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格丽克曾说过,她对自己诗集唯一的贡献,就是她的诗作。她拒绝一切前言、后记一类的东西。译者柳向阳说:“她一直有意地抹去诗歌作品以外的东西,抹去现实生活中的作者对读者阅读作品时可能的影响,而且愈来愈决绝。” 2020年11月14日,露易丝·格丽克的译者柳向阳、诗人鲁羊、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许诗焱将来到先锋书店,探寻露易丝·格丽克的成长之路,分享阅读她的诗歌带来的感受。欢迎届时参加。成长为一个诗人2020年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诗歌分享会嘉宾:柳向阳 鲁羊嘉宾主持:许诗焱时间:2020年11月14日(周六)15:00地点: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173号)主办:先锋书店 世纪文景嘉宾介绍 柳向阳 河南上蔡人,译有《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与范静哗合译),《杰克·吉尔伯特诗全集》,《砌石与寒山诗》等。 鲁羊 小说家,诗人。曾先后就学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执教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时代开始写诗,多毁弃,直至 1990年冬天,才开始保存一些诗歌作品。1991年开始以小说形式发表作品,是“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迄今著有《银色老虎》等小说选集,长篇小说《鸣指》,诗集《我仍然无法深知》,剧作《带着孩子来见你》,译作《老人与海》等。 许诗焱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系主任,国际尤金·奥尼尔学会亚洲秘书长,江苏文学翻译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学英译期刊Chinese Arts & Letters(《中华人文》)副主编。出版专著《主流戏剧的“风向标”——21世纪普利策戏剧奖研究》、译著《尤金·奥尼尔:四幕人生》等。相关图书《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美]露易丝·格丽克 著柳向阳 范静哗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完整收录了格丽克的《阿弗尔诺》(新英格兰笔会奖)和《村居生活》(格林芬诗歌奖短名单)两本诗集;此外还有早期五本诗集的精选,涉及的诗集为《头生子》(美国诗歌学会诗人奖)、《沼泽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里斯的胜利》(全国书评界奖)、《阿勒山》(国会图书馆丽贝卡·博比特全国诗歌奖)。《月光的合金》[美]露易丝·格丽克 著柳向阳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 《月光的合金》收录了格丽克的四本诗集,《野鸢尾》(普利策诗歌奖)、《草场》、《新生》(《纽约客》诗歌图书奖)、《七个时期》(普利策诗歌奖短名单),均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