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建设和提供成体系的知识内容时,还必须要有知识工程的理念,学会运用知识表达、知识利用、知识获得的人工智能技术来整合和发掘内容,这样才有可能通过机器的“深度学习”产生“习得知识”,满足读者生生不息的潜在需求,扩展出版业的发展空间,进而完成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转型。”
一般说来,技术主题的图书的生命周期都不会太长,十年二十年就会被替代,除非是那些思想辉光灼人的著作,才会有耐久阅读的价值,就像沉缸许久的佳酿。格致出版社新近重版的图灵奖得主爱德华·A.费吉鲍姆和专栏作家帕梅拉·麦考黛克于近四十年前合作撰写的《第五代:人工智能与日本计算机对世界的挑战》,就是这样一部思想火焰不息的著作,有着重要的阅读和反思价值。

《第五代:人工智能与日本计算机对世界的挑战》 [美]爱德华·A.费吉鲍姆 帕梅拉·麦考黛克 著 汪致远 童振华 江绵恒 江敏 译 白英彩 校 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ISBN:9787543230965 定价:88.00
自从1956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佛小镇达特茅斯学院召开的人工智能夏季研讨会掀起第一波人工智能浪朝至今,人工智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其中有过几波高潮,也曾长时期地陷入低潮。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机器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神经网络、传感网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人工智能开始加速发展。2016年“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机器人对人类围棋冠军的首次胜利迅速掀起了新的人工智能浪潮。以深度学习为引领的人工智能应用,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人工神经网络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人工智能渗入社会每个细胞。从政府到研究机构,从企业到个人,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热情再度激发,热烈地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仔细地分析当下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发现不少在费吉鲍姆和麦考黛克这本近四十年前出版的图书中已有预言或提及。
这本图书的主旨在于介绍第五代计算机,即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在这之前计算机已经发展过四代,那就是四五十年代的电子管计算机,五六十年代的晶体管计算机,六七十年代的集成电路计算机,七八十年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最先是由日本在1981年提出并加以规划和进行项目实施的,所以费吉鲍姆和麦考黛克在书名中直截了当地点明这是日本计算机对世界的挑战。
令人遗憾的是,日本的这个项目并没有成功,十年后渐渐偃旗息鼓,至今在人工智能领域还大大落后于美国,这其中有太多值得总结的东西。比如,如何看待科技进步、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如何看待学习模仿和自主创新,如何看待国家间的产业竞争和合作,等等。当然,这本近四十年前出版的图书不太可能涉及一个当年刚刚开始的五代机项目的未来成败及原因分析,但费吉鲍姆和麦考黛克在过了差不多四十年后的今天为此书中文版所写的序言中,仅对日本五代机项目的失败作了些技术层面的总结,而对深层次的原因则语焉不详,未免让人好不过瘾。不过,当年他们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日本政府欲以8.5亿美元巨额预算开发第五代计算机系统的过程,以及日本为五代机项目特别设立的“新一代计算机研究所”(TCOT)的运行情况,这为我们今天总结这段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节点意义的历史提供了基本的材料。
这本图书介绍了第五代计算机的核心价值和技术,重点讨论了“专家系统”的设计和理论,研究了五代机一旦开发成功将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各国在当时作出的种种应对,还附有实验性的与付诸使用的“专家系统”选录和五代机研究开发论题。这本书既谈技术又谈战略,既谈经济也谈政治,而战略眼光的敏锐和超前是其经久不衰生命力的基石。
斗转星移,人类已经迈进人工智能的新时代,这本图书在许多方面都给读者带来启示,引发人们思考人工智能在未来对世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对出版人的启示是,一方面我们应该清楚,在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的时代,掌握知识内容的重要性,这是出版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但这些内容应该是系统的成体系的,这就要求我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知识的选择、整理和提升上。另一方面,我们在建设和提供成体系的知识内容时,还必须要有知识工程的理念,学会运用知识表达、知识利用、知识获得的人工智能技术来整合和发掘内容,这样才有可能通过机器的“深度学习”产生“习得知识”,满足读者生生不息的潜在需求,扩展出版业的发展空间,进而完成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转型。
这本图书对出版业的意义还在于,不仅告诉了我们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技术,还向我们提供了建设知识库的方法和路径,其中最重要的是“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技术,费吉鲍姆就是因为在这个方面的贡献而获图灵奖并被称为“专家系统之父”的。“专家系统”在上一波人工智能研发高潮中处于主要的位置,它是第五代计算机的核心,在新一波高潮中由于新技术的赋能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