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你好不容易搞出全日本第一个室内游泳池,但是生意不好,你会怎么做?小林一三把泳池改成座位区,更衣室改成舞台,创办了宝冢歌剧团。
1919年,你唯一的独子感染伤寒命在旦夕,在医疗环境不佳的当下,你会怎么做?江崎利一煮牡蛎汤给儿子喝,之后从中研发出格力高。
1945年,刚刚侥幸从广岛原爆中心点附近死里逃生,面对满目疮痍的广岛,你会怎么做?松田重次郎努力维持马自达的营运,以振兴广岛经济。
1948年,看着二战后不知何去何从的年轻人,你会怎么做?鬼冢喜八郎决定以体育改变人心,而创办了亚瑟士。
类似这样的日本品牌故事,实在是太多了。 从每天早上醒来睁开双眼,一直到入睡合眼,我们的生活周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多如过江之鲫、数之不尽的品牌,来满足我们衣食住行的各种需求,或是帮助我们解决各种疑难杂症,而这其中可能有少数几个品牌的由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马云曾经当过英语老师,开过翻译社,最后在1999年创办了阿里巴巴,或是知名的史蒂夫?乔布斯,在1976年,年仅22岁时,创办了美国苹果电脑公司。
但是其他的品牌又是怎么来的?特别是在其中占了很大份额的日本品牌。 或许是因为太过熟悉和自然,绝大多数品牌对于我们而言,只是个记忆与辨识的符号,就像你我的名字是代表一个人的最基本符号,但是反过来想,这名字可以代表你的全部吗?当然不是,因为我们都是人,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世间一切就开始形塑每个人,比如家里的收入,就读的学校,交往的对象,选择的工作,再加上每段历程的时空背景,这些要素一点一滴把你形塑成你现在的模样,这个过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有苦有乐,你所拥有的这份历史与记忆,或是说属于你的故事,是单看你名字的人绝对不会知道的。品牌也像人一样,没有一个品牌是从天而降的,而在每个知名品牌的背后,同样也都有着满满的故事。
无论是你刷牙用的牙膏,化妆用的睫毛膏,上班开的车,还是旅行用的相机,所有的品牌都以“物品”的形态让你看见与运用,而隐藏在这物品背后的,就是数不尽的人,其中又以创办这个品牌的人最有意思:到底是谁,在什么样的时空背景之下,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或理由,基于什么样的想法,而想要创造出这个品牌?而在创造这个品牌之时,又为何决定以此命名?品牌商标又为何会长成这样? 前面我们谈到每个人的名字,当长辈们为新生儿取名字时,一定是带着许多的想法与期许吧?就算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个识别的符号,但对我们自己而言,内里还是有着许多含意。
对创办人而言,一个品牌的诞生与孕育一个新生命的意义并无二致,他们会随便为孩子取名字吗?会随意决定孩子的长相(商标)吗?我想应该不会,凡事一定都有个道理的,只是这个道理,一般人未必会知道。 自2009年起,我在广告营销杂志《动脑》上撰写《日本流行快报》专栏,专门介绍日本各式各样的最新商品,或是有趣的广告营销活动。2014年8月,日本大阪道顿堀闻名世界的地标:江崎格力高的跑步人第五代霓虹广告牌,正在改装为全新的第六代LED广告牌,施工期间则挂上日本女星绫濑遥摆出跑步人姿势的广告,我当时在专栏上写出这件事,又依照我个人喜欢把事情缘由给说清楚的习惯,顺便介绍了江崎格力高商标:跑步人的由来。
因为看到这篇文章,另一本杂志《流通快讯》也来跟我约专栏稿,我心想既然这样的内容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那我不妨就以日本品牌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作为新专栏的主题,于是我开始收集整理日本各大知名品牌的资料,结果我发现,我所面对的是一个极为庞大的世界,因为我撰写的内容,已经不只是日本的知名品牌故事,同时更是日本的整个近代历史。 在二战结束后到泡沫经济崩溃前,日本的品牌席卷了整个世界,也创造了日本的经济荣景,但若追溯这些品牌的创立时间,却几乎分散在幕末、明治、大正与昭和各个时期,每个时代都充满了机会,但也充满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口中所谓的历史,其实就是这些品牌创办人所面对的当下。
2015年到2017年,我分别在上海与北京担任CoCo奶茶营销总监,以及Ice Monster冰馆总经理,每天下班后回到住处,我就埋首于日本品牌与历史的汪洋之中,最终写成《原来如此!日本经典品牌诞生物语》这本书。这本书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深刻研究单一品牌,因此每个品牌的篇幅都不会过多,阅读起来感觉简单愉快,而为了让读者们能更加了解品牌诞生时的时空背景,我在本书最后还汇总整理了日本近代史,不过请放心,这绝对不会像历史课本那样枯燥,相反地,许多读者还反映说很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