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主要著作中,他的悲观主义是极端的,不出生比出生要好,世界不存在比存在要好,“一千种欢乐都弥补不了一种痛苦”,直接质疑人类存在的价值;而在《附录和补遗》中,这种悲观主义有了同情和惬意的亮色,他试图以优雅的方式展示人类的生存,让苦难的生活有了些许温暖和留恋。在这里,他以放松的心态,嘲讽和诙谐的口吻谈论欲在痛苦和死亡的夹缝中求得片刻幸福的智慧,这就是节欲苦行、自我修炼、孤身独处。解脱苦难的方法是审美体验、悲天悯人、禁欲和自我否定。这种至高无上的价值可以让逃离意志的人获得救赎。生活的本质是重负,它不是让我们享受的,只能忍受和克服;不要追求感官的逸乐,这会带来巨大的灾祸;衡量幸福的标准不是你享受了多少吃喝玩乐,而是你避免了多少痛苦;人生的最高乐趣是精神的乐趣,人引以为豪的应该是卓越的精神追求,精神的富有是真正的富有,精神的财富是最大的财富;通过自我约束避免外在的束缚是明智的;命运通常是自己的愚蠢所致;等等。“这些道德高尚的气息,浮士德式的魅力”,如颗颗闪耀的珍珠散落在第2卷的字里行间,辑要在《人生的智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