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难以复制的传记

    由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全球史研究代表人物威廉·麦克尼尔撰写的《阿诺德·汤因比传》,中文版与读者见面了!

    书名:《阿诺德·汤因比传》

    著者:威廉·麦克尼尔 著 

    译者:吕厚量 译

    定价:118.00元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时间:2020.4


    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汤因比享有在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他所倡导的文明史观、他的巨著《历史研究》具有长时期的影响力。但是,汤因比在享有巨大声誉的同时,也曾经遭受过不少批判;他的学术成就广为人知,他的人生经历却少有人了解。尤其对中国读者而言,“知人论世”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要客观、公允地看待汤因比及其成就,离不开对其人生经历的观察。

一条时间轴
    1933年  汤因比《历史研究》前三卷出版。

    1939年  威廉·麦克尼尔开始阅读《历史研究》。

    1947年  威廉·麦克尼尔第一次与汤因比见面。

    1950年  在汤因比邀请下,威廉·麦克尼尔前往伦敦,加入汤因比指导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调查报告写作团队。

    1963年  威廉·麦克尼尔代表作《西方的兴起》出版。

    1975年  阿诺德·汤因比去世。

    1985年  威廉·麦克尼尔就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同年从芝加哥大学退休。

    1986年  在汤因比之子劳伦斯·汤因比邀请下,威廉·麦克尼尔开始撰写汤因比的传记。

    1989年  Arnold J. Toynbee: A Life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6年  威廉·麦克尼尔去世。

    2020年  《阿诺德·汤因比传》中文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波莉·汤因比、约翰·R.麦克尼尔、郭小凌作序,吕厚量译。

    通过这条时间轴,大家可以大致了解,即将与读者见面的这部《阿诺德·汤因比传》背后的来龙去脉。下面给读者们预告一下这本书的几个亮点。

难以复制的传记
    这部传记作品是难以复制的。要写好一部传记,把一个人物写好写活写真,真的很难。而麦克尼尔这部作品,无论是从传记角度还是从史学著作角度来看,相信都经得起考验。

    第一,这部传记的作者麦克尼尔与汤因比有着不同一般的关系。作为汤因比生平的在场者,麦克尼尔一度是汤因比的“粉丝”,与汤因比有过合作、有过学术交流——他还是汤因比好朋友的女婿,借着这些经历,麦克尼尔相当熟悉汤因比。再后来,他独自开宗立派,确立了自己在世界史领域的学术地位,对汤因比的学术观点也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第二,麦克尼尔写这部传记是受到汤因比之子劳伦斯的邀请,也就是说得到了汤因比家人的协助。这使得他能够真实、客观地披露汤因比的家庭生活——这在一般的传记中往往是难以实现的。读者们可以看到,这本书对汤因比私生活的揭露是相当多的。

    第三,大师写大师。由于汤因比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历史学家,写他的传记离不开对他学术成就的评判,需要撰写者自身也具备高度的史学素养。没有比麦克尼尔更合适、更能胜任这一任务的作者了。麦克尼尔依靠大量一手材料进行写作,他特地前往英国居住了几个月的时间,使用了存放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汤因比档案,并利用自己在学术界的人脉关系,同当时能够见到的、跟汤因比有过来往的人进行了采访交流;他还对汤因比大部分作品进行了研读,并在传记里进行了评价分析。

汤因比过时了吗?
    这部传记的写作有一个重要背景,那就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对汤因比进行了不少批判。尽管汤因比因为《历史研究》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尤其在美国、日本先后受到热捧,但其晚年的史学观点发生变化,加之其思想本身也具有客观的不足,因此受到不少质疑和批评,甚至影响了公众和史学界对他的接受,这些质疑和批评的影响力仍旧在长期发酵,以至于许多人都认为,汤因比已经过时了。

    麦克尼尔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写出这部传记,他的目的在于:重建对汤因比的公允评价。麦克尼尔自身对汤因比的观点有一个接受——批判——客观看待的过程。至于如何重新评价汤因比,麦克尼尔认为,不应该因为汤因比在某些史实陈述上的错误而去完全否定,相反,应该按照对待艺术家的标准去评价,汤因比的思想随着其生活环境、时代背景而不断改变,是一种个人体验与外界刺激作用下的产物,他的学术成果类似艺术家式的创作。

    汤因比已经过时了吗?麦克尼尔认为,这取决于历史学未来的发展走向。当今史学家们致力于更加专业、精细、碎片的研究领域,鲜有人再去尝试宏观性地整体研究。如果人们愿意继续尝试、将人类的活动简化成一部可理解的整体史,那么作为这项事业先驱者的汤因比无疑将会得到认可与礼赞。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