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雪》译本序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文坛具有代表性的唯美派现代小说家,1886年7月24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桥蛎壳町,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第二,因哥哥早逝而取名润一郎。其父仓五郎成为谷崎久右卫门家的入赘女婿后,继承了相当可观的家产。童年的谷崎是个地道的公子哥儿,后来,由于仓五郎不善经营,家道中落,生活陷入窘境。此时的谷崎连上学都困难,幸亏在老师和亲友帮助下得以继续求学。高中阶段靠做家庭教师赚取学费。这段经历激发了他发愤图强的精神。
    少年时期的谷崎曾在秋香私塾攻读过《大学》、《中庸》等中国古籍,打下了较为深厚的汉语基础,十几岁时即能赋诗吟句,经常在校友会杂志发表自编故事和汉诗等,显示了出众的才能,被誉为“神童”和“秀才”。

    1908年考入东京大学国文系,读到三年级时因拖欠学费而退学,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1910年,他和剧作家小山内薰、诗人岛崎藤村一同发起创办了《新思潮》杂志(掀起日本文坛上的“第二次新思潮”),并在上面发表了描写中国春秋时代孔子游说卫灵公遭奚落的小说《麒麟》(1910),写一个以刺青为业的青年画工采取诱骗手段迫使原本善良的美女变成“魔女”的《刺青》(1910),剧本《诞生》(1910),小说《帮闲》(1911)、《少年》(1911)等作品。《麒麟》、《刺青》因构思新颖、文笔流畅而受到日本唯美主义鼻祖永井荷风的青睐,永井发表专论赞赏他为日本文坛开拓了一个不曾有人涉足的领域,给予高度评价,谷崎从此正式登上日本文坛。此后十几年中,他先后发表了《恶魔》(1912)、《续恶魔》(1913)、《正是为了爱》(1921)、《痴人之爱》(1924)、《食蓼虫》(1928)等一系列剧本和小说,描写男女情感世界中的变态心理和背德行为。当时,日本靠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跻身帝国主义列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化加剧,许多出访欧美的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大肆宣扬西洋文明和生活方式,于是日本国内也刮起崇洋媚外、追求精神和物质享乐之风。谷崎的上述作品,包括中晚期的同类作品,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写出来的。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颓废行为和享乐主义倾向。
    这一时期,谷崎曾两度(1918、1926)游访中国,结识了郭沫若、田汉、欧阳予倩等中国知名文人。回国后撰写了《苏州纪行》、《西湖之月》、《上海见闻》等散文名篇。
    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谷崎一家迁居关西。京阪一带秀美的自然景色、纯朴的风土人情、浓郁的古文化氛围再次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连续发表多部长篇后,又别开生面地拓展题材范围,创作了从古代建筑艺术方面描绘日本传统美的散文式小说名篇《阴翳礼赞》(1933),同年还发表了描写盲女琴师与其弟子纯真爱情的代表作《春琴抄》。1941年出版了他花费六年心血完成的日本古典长篇名著《源氏物语》的现代语译本。译注这部描写近千年前平安朝贵族生活中妇女的不幸命运的画卷式爱情小说,对谷崎后来的创作,特别是《细雪》的构思,产生了深刻影响。1942年开始《细雪》的写作。 
    一些日本评论家认为谷崎有脱离政治的倾向,但其实在对待日本侵华战争的问题上,他的态度非常明确。欧阳予倩逝世后,谷崎在1962年11月号的《日中文化交流》月刊上发表了《忆旧友欧阳予倩君》,文章中写道:“中日关系陷入了可悲的不幸状态,日本军阀作威作福,迫害中国人民。我曾经有机会到中国去,但我不愿受军阀利用,更不愿意看到军人那种耀武扬威的样子,所以再也没有到中国去。知道了欧阳君逝世的消息,我充满了深切的悲哀。”由此可见,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谷崎谴责日本侵华的立场是多么鲜明! 
    晚年的谷崎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望,发表了《少将滋干的母亲》(1950)、《钥匙》(1958)、《疯癫老人日记》(1961)等多部长篇,最后因病不能提笔转而口述的绝笔作有《七九岁之春》(1965)等。1965年7月30日病故,享年79岁。 
    谷崎生前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顾问、日本艺术院会员,多次获日本各种文化奖项。1949年荣获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勋章。1964年成为第一位被全美艺术院、美国文学艺术学会聘为名誉会员的日本作家。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