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来西亚)沈联涛 译者:杨宇光 刘敬国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页数:417页 ISBN:9787547610473 开 本:16开 平装 2016-01-01 第3版
导语 《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第3版作者沈联涛全面生动地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地区)的遭遇和危机发生前后的经济金融状况,并对危机各国(地区)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救援措施进行了反思,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日本抵抗通缩的零利率政策诱发了利差交易,利差交易催生了亚洲的泡沫,而泡沫的破灭则摧毁了亚洲的经济。
本书揭示了目前的金融政策和监管是无力应对全球泡沫的,并对需要变革的领域提出了建议。
内容提要 从历史上看,大致每十年,金融危机就会冲击一次世界。1987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随后的欧债危机,以及在2017年可能发生的另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作为亚洲及全球金融界的资深监管者,作者沈联涛曾亲身参与过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在《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第3版中,他结合自身经历,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了导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7~2009年全球危机的种种原因:陈旧的思维模式、市场原教旨主义、宽松的货币政策、利差交易、松懈的监管、贪婪、裙带关系以及金融工程等。
本书部分描写了历史事件,部分用20世纪的理论进行了分析。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是一个地区性危机,但是有着全球性根源。我们需要从21世纪的视角去关注21世纪的问题。而亚洲拥有全世界55%的人口,无论是好是坏,对世界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要观察世界,仅从西方的视角出发远远不够。
本书披露了相当多的重要文献,并涉及国际金融界的许多重要人物,他们在历史重要时刻的言行堪称本书的一大看点。
作者简介 沈联涛,现任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特聘杰出研究员。曾于1998年10月~2005年9月连续三届担任香港证监会主席,并在2003~2005年间担任国际证监会组织技术委员会主席,1993~1998年间担任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 2006年受聘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曾经撰写有关货币及金融领域的文章及著作,包括个人专著《银行业重组:1980年代的教训》(世界银行,1996年出版)。获英国Bristol大学经济学一级荣誉学位,荣誉法学博士学位;2015年10月,获马来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