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心眼看着生物灭绝该怎么办?——《大灭绝时代》

    它包含哪些信息呢?比如,它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小群在技术上极其原始的人类怎么可能杀光如此之多巨大强壮甚而凶猛的动物呢?根据计算机模拟,如果每10个猎人每年只杀死一个头双门齿兽,在差不多700年时间里,方圆几百公里范围内的双门齿兽都将彻底消失。从地球历史的角度来看,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然而从人类的角度来说,这是极其巨大的时间跨度。从身处其中的人的角度来看,巨兽数量的下降更是慢得难以觉察。

    也许没人否认物种在灭绝的事实,但有人可能会说那是优胜劣汰的结果,我们应该顺其自然。但是斯坦福大学生态学家保罗·埃尔利希说:“在把其他物种推向灭绝的过程中,人类也在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

    科尔伯特提醒人类不要过于得意。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达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在触地的一瞬间,小行星发生了爆炸,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亿兆吨TNT炸药的水平,或超过100万颗人类所测试过的最强大氢弹。在陆地上,所有比猫大的动物似乎都灭绝了。这一事件最为著名的受害者是恐龙。今天还存活着的所有生命,包括人类,都是那场大撞击的幸存者的后代。但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它们对环境适应得更好。在极端压力的环境下,“适应”这个概念已经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当一种生物面对它在整个演化历史上从未遭遇过的情况时,它怎么能够适应得了呢?在数百万年甚至数千万年里一直让某种生物得以占据优势的性状,一朝之间就成为其致命因素。“之所以你手中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长毛的双足动物,而非一只长鳞片的双足动物,更主要是因为恐龙的坏运气,而非哺乳动物有任何的优越性。”

    科尔伯特最先是在她儿子看的《国家地理儿童版》上读到巴拿马金蛙的报道。关于灭绝动物刚好还有另一本儿童读本,日本野生动物研究员编著的《灭绝动物调查报告》。书中说,以前动物的灭绝是自然淘汰,人类所引起的灭绝是认为淘汰,发生自然淘汰后,会出现更为进化的生物;发生人为淘汰之后,则不会有新的生物出现。如果其他生物都灭绝了,人类也会随之灭绝。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有20934种,中国境内濒临灭绝的动物有2211种。

    ●《大灭绝时代》中的10条冷知识
    1. 全球变暖正推动树木以平均每年2.5米的速度向山上爬。(树木本身当然不会真的移动,但它们能完成类似效果——它们四散的种子能在新的适宜地带长出新的树木。)

    2. 任何无法成功应对温度变化的物种都不需要我们去操心它们的命运,因为它们根本就不会存在下去。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温度都在持续波动。蜜蜂会通过收缩胸部的肌肉来取暖。林鹳通过往自己的腿上排泄来降温。在非常炎热的天气里,林鹳向腿上排泄的频率高达每分钟一次。

    3. “灭绝”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来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这要感谢博物学家居维叶。

    4. 美国生物学家汤姆·洛夫乔伊让“生物多样性”这个术语得到了广泛接受。他曾经把汤姆·克鲁斯带到巴西亚马孙里的保护区,他说阿汤哥似乎玩得很开心,只可惜并不曾投入这一事业。

    5. 德国化学家保罗·克鲁岑说,可以把现在的地质时期称为“人类世”,因为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地球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地表面貌。

    6. 国际地层学委员会(ICS)是负责制订地球历史时间表的官方组织。伦敦地质学会地层学委员会主席扎拉斯维奇将在2016年出一份确定人类世的提案,如果提案获得通过、人类世被正式确立为一个新的地质世,那么世界上所有的地质学教科书都将立即过时。

    7. 生命的不同形式在极地地区极度贫乏,而在低纬度地区则最为丰富,科学上称为“多样性纬度梯度”(LDG)。这一点德国博物学家洪堡说,热带地区提供了一种变幻多姿的壮丽景象,简直如同天堂的蔚蓝色穹顶一般。

    8. 生态学上的SAR定律、物种和面积的关系等式:一个地区的物种数量的变化遵从一个不变的等式,S=c乘以A的z平方,其中S是物种数量,A是面积大小,而c和z是常数,依地域不同而不同,z通常在0.2到0.35之间。举例来说,一片1000平方公里的草原,是100种鸟类的故乡,如果草原的面积减少一半,10%的物种将消失。

    9. 1984年,两位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除了五次规模较大的灭绝以外,还有许多规模较小的灭绝事件。当所有这些灭绝事件放在一起考量的时候,一种规律就浮现出来了:物种大灭绝似乎是以2600万年的固定间隔发生的。换言之,灭绝是周期性爆发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太阳的一颗小伴星每2600万年经过一次太阳系的奥尔特云,引发大规模的流星雨。

    10. 人类当然可以是破坏性的、短视的,但人类同样也可以是有远见的、利他的。每年都有一队志愿者飞行员驾驶着超轻型飞行器,教一群人工繁育的美洲鹤从威斯康辛州迁徙到南方的佛罗里达州越冬。飞行全程达2000公里,耗时三个月。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