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要更多名家“屈尊”为孩子写书

    自从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赞美你:奥巴马给女儿的一封信》(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1月版)推出中文版之后,名人为孩子写书或编书似乎才慢慢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最近,国内不少名家也纷纷涉足或“屈尊”青少儿阅读领域,用他们的爱心和“文学专业主义”为孩子写书、编书。作家虹影推出了《奥当女孩》(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版)、《米米朵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两本童话;诗人北岛编选了诗集《给孩子的诗》(中信出版社2014年7月版);王小妮也编选了一本《给孩子们的诗》(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年1月版)。《给孩子的诗》更是位列国内各畅销榜,一时间让“屈尊”成了一个文化热词。

  更为可贵的是,不少出版机构和图书策划人,也开始注意到如何寻找并挖掘那些愿意并“屈尊”为孩子写书或编书的名家,以期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扩大自己作者资源的广度和宽度。

  那些名家和那些异曲同工的“礼物”

  何谓“屈尊”?圣者曰:“屈尊者,屈己之尊,降接卑贱也”。此种屈尊就卑的意思,是指降低尊贵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礼仪,或者说是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职位或人。

  事实上,借“众筹”这个时髦词来给《给孩子的诗》贴标签,称其是一本“众筹”而来的诗集显然并不为过。虽说其封面和版权页上都写着“北岛选编”,但北岛更像是这本诗集的“众筹发起人”。当然,与商业领域里“筹人、筹智、筹道、筹钱、筹未来”等涉及广泛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众筹模式略显不同,北岛充当的角色则是“筹诗”(联络诗人和译者)和“选诗”(版本查证、核对译文、版式及错误的修正),并着力从音乐性、可读性和经典性这三个标准来凸显选编者“别具手眼的诗学理念与美学目光”。

  换言之,由101首诗(外文诗70首、中文诗31首)组成的《给孩子的诗》,更像是一本集结京港出版策划机构(活字文化编辑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编辑部和中信出版社编辑部)、各地诗人(大陆及港台华语诗人30位和外国诗人56位)、译者(51位)及版权持有人——他们“试着像孩子一样感受一切”,共同“众筹”给孩子们的一份“礼物”。

  提到选班《给孩子的诗》的初衷,起因是3年前,北岛的儿子兜兜刚上小学一年级,被选入普通话朗诵组,准备参加香港学校朗诵节比赛,带回来的诗歌《假如我是粉笔》,让诗人老爸北岛把鼻子气歪了。北岛觉得这类普通话教材不仅滥竽充数,反过来还会伤害孩子们的想象空间……从那时开始,他开始着手“众筹”,花了两三年工夫,最终编选成了这本诗集,“作为献给兜兜和所有孩子们的礼物,以孩子天生的直觉和悟性,开启他们的诗歌之门,越年轻越好……”北岛此举,无疑与作家叶开编写《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3月版)“相映成趣”,有异曲同工之妙。

  追溯中外出版史不难发现,类似诗人北岛这样肯“屈尊”为孩子写书或编书的名家其实并不在少数:写《战争与和平》的列夫·托尔斯泰一直对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感兴趣,除了自办学校以外,还写了一系列简易的“字母书”,创作的《列夫·托尔斯泰启蒙读本》(海峡文艺出版社2005年3月版)深受孩子们喜欢。儿童绘本《擅长装扮的老猫经》是从诗人T.S.艾略特写给儿孙的信中搜集编订而成的。詹姆斯·乔伊斯给外孙史蒂芬写的一封信也成了绘本《猫和魔鬼》的创作源头。国内知名出版家钟叔河的《念楼学短》(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8月版)5本一套,同样是钟先生的“课孙书”,出版后成为不少家长课补充教材,也成了孩子们亲近古典文学的一个最佳捷径,短而有趣。

  送给下一代浓浓的爱和脉脉叮咛

  刚刚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叁季”(教育类,详见本报第2078、2079期合刊第19版)的《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6月版)也可以看作是国内众多名家“屈尊”孩子写书(写信)的一个经典例子。

  《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主要集中了于丹、毕飞宇、陈志武、池莉、冯唐、韩寒、虹影、刘慈欣、魏德圣、白岩松等30位作家、学者、电影人、媒体人写下的亲子家书——他们细数着孩子或下一代成长中的酣畅与迷茫,也期待着孩子们或下一代能“遵从内心,成为最好的自己”。每一封信,都饱含睿智与爱,不仅是送给孩子或是下一代浓浓的爱和脉脉叮咛,更是一颗颗坦荡炽热的心走过遥遥岁月的回响。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