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自白体诗人来说,普拉斯的呐喊显然是真实而有力的。这不仅与她的精神气质有关,也与她所处时代的群体意识有关。她笔下的生活就像《时时刻刻》和《广告狂人》里的男男女女一样,有着同一屋檐下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也有着同一模式下对自我存在的不安和思变。这种群体意识在与普拉斯同时代的作家理查德·耶茨的代表作《革命之路》里得到了不言而喻的呼应。从表面看,作品是在讲述一对中产阶级夫妇的婚姻危机,实际上则更深层次地影射了美国社会所处的历史窘境给人们在追求自我存在方式上带来的迷惘。走上婚姻“革命之路”的中产夫妇在面对自我和家庭的选择时同样表现出巨大的无奈和痛苦,如同普拉斯在挣扎过后的自白一样: “我竭力思索着,然而我的头脑却从思绪的套索中滑脱了,像只小鸟一样在虚无的空气中摇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