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出版能否延续“黄金十年”

  少儿出版力量依然是我国整体图书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一支力量,据商报·东方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在各细分市场中,少儿类位列首位,码洋份额已占整体市场的16.65%。全国580多家出版社中有530多家出版社参与到少儿出版中,比例达9成,其中不乏各种新力量,各专业少儿社的动作也在步步展开,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等在数字出版及产业链延伸上的最新举措,而一部分传统专业少儿社则处于观望或试水阶段。走过2013年,少儿板块发生了哪些变化?少儿出版市场是否也在酝酿着新的变局? 
   
  原创助力少儿板块活力持久
   
  2012年童书“系列”老品牌势压新品单品的现象明显,而2013年的情况已有所转变。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周锦告诉记者,今年少儿板块给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个“新”字——新人新作发力,名家新作增多。以接力社为例,在首届上海国际童书展上,法国达高集团的版权人员看到该社展台前的原创童书“马嘉凯幻想电影院”系列易拉宝后,主动跟接力社接洽版权输出事宜。同时,该社重点品种秦文君创作的“小鸟公主”系列、彭懿创作的“我是夏蛋蛋”系列、黄宇创作的“哈皮皮快乐成长”系列也是今年作品,此外还包括王晓明创作的“花生米图画书”系列等作品均有不俗表现。 
   
  童书系列作品运作已经成为主流。据商报·东方数据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最新全国图书市场分析指出,在近一年间码洋上升最为明显的5家出版社中,作为主营少儿类图书的老牌出版社,浙江少儿出版社位列其中,少儿冒险题材的“查理九世”系列也是近年来少儿类的热门图书系列。 
   
  今年明天出版社举办了《笑猫日记》出版七周年暨发行2000万册庆典,出版业专家莅临,解析发行2000万册的优异表现。这一数字目前还在被不断刷新,让业界看到少儿出版潜力无限。 
   
  中国版协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海飞也觉得,国内少儿图书的最大潜力和希望就在“原创”二字上,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诸如“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等政策的引导,还是从微观市场主体的具体实践来看,“原创”的宗旨如今已经深入到少儿出版人的理念中。例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培植国外作家的原创作品《好困好困的蛇》,版权已被日本白杨社购买,该社邀请日本知名画家木下晋创作的《真正的大熊猫》也被业界期待。2013年,江苏少儿出版社加强各大板块的对外合作,汇聚优质资源,提升外向型图书的自主开发、自主经营和项目盈利能力,扩大版权输出的地域和范围。 
   
  针对少儿图书市场的持续高速增长,去年就有人提出“少儿出版的‘黄金时代’即将终结”,海飞对此并不太认同,在他看来,中国少儿出版的“黄金时代”还将持续7~10年。他认为,至少有三个理由可以支撑。其一,从参与竞争的出版机构来说,数量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市场的大淘汰期还没到来;其二,广大农村地区的少儿图书占有率相较于城镇还相当低,潜力巨大;其三,从出版品类上看,儿童文学、科普在近年已有长足发展,但低幼图书、原创图画书、动漫图书等还尚未进入到高阶的开发阶段,正处于上升期。 
   
  中国出版协会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认为,目前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少儿图书的市场格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实体书店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减负、“输血”,同时更需要“自救”,即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少儿出版10年高歌猛进是出版资源的大量投入换来的,实质上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我国少儿阅读需求远未得到满足的状况,这将为少儿出版的持续发展提供长期动力。”少儿出版在面临发展瓶颈的同时,也正酝酿着新的突破和发展。李学谦表示,新一轮的发展,应当是以内容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秩序为保障的集约型发展。应当把内容生产放在少儿出版的核心位置,特别注重原创图书出版,讲求单品种效益;应当加大出版与新技术融合的力度,尽早实现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引领的业态转型和产业升级;应当遏制花样翻新愈演愈烈的图书价格战,坚决打击盗版市场,创造图书供应商与经销商、电商与实体店公平竞争、和谐共生的出版产业环境。 
   
  渠道创新放眼长远布局 
   
  网络书店发展迅猛,新华系在实体店销售逐年下滑的情况下,也纷纷试水网络书店,加上出版社借力淘宝天猫,网店的销售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据当当网副总裁王悦介绍,当当网童书频道已售的童书多达二十几万种,目前正在冲刺年底20亿码洋的销售目标。就在许多出版社考虑如何将产品在电商手中卖得更好的时候,一些少儿出版社在渠道创新上又有了新的举措。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