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引进目标国
在国外,不少国家的职业启蒙教育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模式,如美国从孩子6岁开始就注意培养其职业意识,从小学就有计划地开设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制定了“全国生涯教育框架”,并规定从11岁起接受职业生涯教育;德国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尝试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在日本,从小学、中学开始,家长和学校就给孩子提供认识职业和规划职业生涯的机会;加拿大制定的“职业日”让孩子从小体验不同行业;1997年,韩国HAJA儿童职业体验馆开业,标志着儿童职业体验行业的诞生,等等。这些国家的职业启蒙类图书具有相对良好的成长土壤,因此国内相关业者在考虑相关图书引进乃至国际选题合作开发时或可重点关注这些国家。
开发案例小解
在韩国,职业教育启蒙图书做得已经比较成熟,如中少社“我长大了”儿童职业启蒙故事中的15册就精选自韩国著名的Professionsforfutureprofessionals未来职业系列,该系列在韩国已出版到62本,并且还在逐年递增。原版书的作者团队均是韩国一线的职业教育领域专家,包括小学教师、中高等学校的老师、职业教育教授、记者等。他们撰写的专业职业知识和看待职业的正确眼光,对孩子有很大的作用。如该书的策划韩桑槿于韩国高丽大学获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并攻读高丽大学社会学博士。他曾担任中央劳动部的就业信息管理中心的研究员。他还在韩国研究所职业信息中心职业教育和训练(KRIVET)担任过行政经理。目前,他正在KRIVET工作,作为一个研究委员会的成员,他正在研究不同的职业和职业生涯路径。这种“大家写小书”的思路也值得借鉴。
稳定增长成“小微”板块“舶来品”仍是带动主力
“10年前,也就是2005年,我们就策划了《人生设计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话说》一书,提出职业启蒙从孩子做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分社少儿图书事业部副主任李茂军说。在当时,这种先锋思想很快成为关注点,图书面市后就被评为“2006年十大家庭教育图书”,但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李茂军记得,该书旅美作者高燕定和赏识教育倡导者周弘在一次节目中就展开了论辩——职业发展方向真的需要在儿童时期就确认吗?能确认吗?孩子快乐吗?
时至今天,当时辩论的内容也许还有争议点,但是儿童职业教育启蒙在10年间逐步成为儿童成长教育的重要一环,并且很多专业人士也不断强调“从小就应该培养职业规划意识”,这些观点在社会公众特别是80后新生代父母中间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另外也正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图书中心文学二部编辑主任赵蕴谈及“我长大了”儿童职业启蒙故事丛书时所说,引进这套书就是要帮助孩子更具体地了解社会,尊重不同的职业,感受人生的美丽。并且,孩子现在是否喜欢某一行业、某几行业并不重要,因为他们未必就终身从事这一行业。但是从小有一个理想,有一种动力,可以对孩子成长起到良性推动作用。也正因为如此,这套书被纳入中少总社重点品牌“我长大了”儿童启蒙书系,该书系目前包括儿童情感启蒙、儿童行为启蒙和儿童社会启蒙等。
随着各方面对职业启蒙作用认知的增强,儿童职业启蒙图书也不再鲜为一见,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这类图书的品种数开始少量、稳定增长。像接力出版社的“我的第一本职业启蒙游戏书”、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职业启蒙图画故事”、中少总社的“我长大了”儿童职业启蒙故事丛书、吉林美术出版社的“儿童人文职业图画书”等都是在2014年上市的品种。再往前的两三年间,现代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新蕾出版社、天天出版社、东方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晨光出版社等均涉足了职业启蒙类图书的出版。但是即便如此,从品种总量来看,这类产品仍然算是“小微”板块。并且,这其中从国外引进的图书占据了较大比例。
“舶来品”居多的出版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归根于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程度。职业教育规划相对完善的国家的职业启蒙类图书一般很多,其中不少书就成为了国内出版机构引进版权的关注点,如北京科技社的“我的第一套职业体验书”、新蕾社的“哈哈镇职业认知图画书系列”、接力社的“我的第一本职业启蒙游戏书”、广西师大社的“长大后,我要当……”、晨光社的“奇妙的职业”等均引进自欧美发达国家。另外,从韩国引进的职业启蒙图书在引进品种中占据了高比例,如南海社的“职业王国大冒险”、北师大社的“幸福人生规划绘本”、吉林美术社的“儿童人文职业图画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