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简单选题细分原创挖潜能力渐长
在国内图书市场上,职业启蒙教育图书虽然属于成长中的小微板块,但是却呈现出了较高的细分性。一般来看,目前大多数产品都是以系列书的形式对多种职业进行细化呈现,也有少量产品是单本书。另外,一些系列书中某一分册涉及了职业启蒙,这部分以低幼书中的认知图书为多,如黑科社的“幼福启蒙圈圈书”、青岛社的“宝贝堂启蒙认知必备”等都收入了职业认知分册。而更值得一提的是,该类书的内容呈现形式已经呈现出了丰富的细分。
接力社的“我的第一本职业启蒙游戏书”,用涂色、绘画、迷宫谜题、小手工制作等形式引导孩子完成一个个任务,体验该领域的具体工作情况,学习相关的职业知识,并最终收获职业证书。书中游戏采用开放式引导,大多都没有标准答案,引导孩子运用“职业思维”,自主想象设计。中少社的“我长大了”先讲述关于职业的童话故事,故事结束后有2页不同行业成功人士的小话筒专访等。北京科技社从德国引进的《妙趣科学立体翻翻书:职业》中的大量小翻页不失为一个亮点。
在选题细分中,原创图书也逐步寻找到了一些新鲜的切入角度。电子社的《儿童职业启蒙120:我的第一本职业体验书》以5个小伙伴、4个大家庭的生活故事为主,而且配有生动有趣的漫画,让孩子在了解职业知识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并且更加充分地认识自我。广西师大社的“站在巨人肩上——写给孩子的人生设计启蒙书”丛书以五分钟传记的形式,介绍各行各业中耳熟能详的名字后面的艰辛和职业荣耀后面的努力。广东省地图社“儿童职业启蒙美绘本”、现代出版社的“儿童职业体验趣味贴纸书”等都从手工互动的角度进行内容呈现。四川少儿社的“熊出没职业启蒙图画故事”以《熊出没》动画片为内容素材库,每册选题动画片中7个故事,每个故事设计一种以上职业,进行部分故事内容改写、职业方向攻略、互动游戏等,同时在故事背后提取职业百科知识,每本图书还附有常见职业赠品。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青少年未来职业规划教育丛书”以故事和图画的形式,通过《我想做自由职业者》、《我想做软件工程师》、《我想做记者》等分册对孩子进行职业启蒙。
其实,在近几年,对国外相关图书的关注与引进,不断刺激着原创品种的开发。即便如此,原创类产品在内容设计、呈现形式、趣味与实效结合等各方面仍有挖潜之处。因为原创产品的“接地气”正是一大竞争优势。事实证明,一些引进产品正是因为成功的“本土化”而获得了更好的市场效果:接力社的《给孩子的趣味职业书》以新颖的选题角度,再加上后期到位的本土化策划,以及当当网的重点推荐,取得了一年印刷4次的良好销售成绩,一直位居当当网少儿励志图书榜单的前几名。
事实上,国内职业启蒙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原创图书的开发乃至引进图书的市场表现,而一个向好之处在于,近些年国内职业启蒙教育已呈现出升温的势头。其中一个比较具化的表现就是,以角色扮演为主打的儿童职业体验馆在中国儿童产业市场逐渐凸显。据相关数据显示,至2012年初,除已开业的近60家体验馆外,筹建的仍有数十家。并有人士预测,儿童职业体验项目将迎来井喷式发展。而日前记者从北京一家名为“比如世界”的儿童职业体验机构了解到,假期里,该处每日的儿童客流量约为500人次。这类机构的发展不仅侧面证明了职业启蒙教育类图书正面临良好的市场空间,而且也为图书开发乃至营销提供了一些切入可能。实际上,一些出版机构和相关职业体验馆已有所合作,如连环画出版社的“儿童职业体验图画大发现”就赠送职业体验馆全彩探险地图,也有出版社会到体验馆进行图片取景。但是,业者表示,更进一步、更深化的合作也许还值得进一步思考,合作内容不仅仅是图书本身,甚至可以是产业链的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