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唱片里的民国上海

    《卖馄饨》

    VICTOR公司早期使用“物克多唱盘”名称的沪语唱片,片面印有“上海滩簧”,由“女子申曲大家孙是娥”演出的《卖馄饨》,是描写上海东乡行贩挑担进村卖早点营生的故事。乡村生活在当时很闭塞,女子闲在家中接触不到男性,一旦有外村人前来做生意,总是会打破宁静带来些许活气,孙是娥扮演的村女唱出了这种典型的心头激情:“忽听外头高声喊,我停针心想朝外行。”这一类开篇句式后来在不少对子唱的唱片中成为开头程式。后面男角唱:“大小姐,(我)也勿卖啥油谍烩,也勿卖啥腐线粉,今朝走来卖馄饨。……头一宗碰着侬,话是荤馄饨倒要是素馄饨,让我肚中想想看,荤素个馄饨两半分。”这出戏把卖馄饨做生意的一场过程自然唱出,平实然情理化入其间,生活气息十分浓重。《卖馄饨》的说唱语言,一听就是用老上海话唱的,并且从这张唱片的语调可以听出,片面标的上海滩簧,实际上就是上海浦东的东乡调。而《卖馄饨》的情节一直在民间流传。

    《耳光滋味》

    王无能在《耳光滋味》(胜利录制于1930年)里,说到因为方言的误听而被打耳光的经历。讲苏州人到南京,苏州人吃茶用茶壶,南京人也叫茶壶,但是发音几近苏州话“拆污”(大便),苏州人背后碰碰一响叫“一吓”,他们叫“吃了一惊”。王无能还把各地打耳光来做比较,说情愿吃宁波人两记耳光:“辣辣两记巴掌!”是嘴巴旁边壮个打。“上海格耳光,浦西好吃,啊呀浦东个耳光呒不味道,浦东人格勿叫耳光,叫触颈。格耳光研究阿好毕业咧?”这种叫“说死话”。

    (摘自《上海老唱片》)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