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错失的文学大师们
■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殿堂的巨擘之一。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 易卜生(1828–1906)
挪威剧作家、诗人、评论家。具有强烈的个人精神反叛色彩和神秘主义倾向。他的戏剧抨击时弊,宣传社会改革,反映了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意识。开拓了欧洲戏剧发展的新道路,他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敌》成为世界各国戏剧舞台上的经典作品,对欧美戏剧产生深远影响,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 哈代(1840–1928)
英国诗人、小说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哈代一生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
■ 契诃夫(1860–1904)
19世纪末俄国具有世界声誉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著名剧作家,和莫泊桑、马克·吐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务员之死》等。
■ 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表现主义作家。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代表作包括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孤立绝望情绪的短篇小说《地洞》、表现现代社会 “异化”现象的《变形记》和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等。
■ 乔伊斯(1882–1941)
二十世纪西方引发争论最多的小说家之一。近一个世纪以来,围绕他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息过。尽管在认识与评价上存在分歧,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他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巨大影响,承认了他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被看作“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他的《尤里西斯》被公认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
■ 米兰·昆德拉(1929–)
生于捷克,年轻的时候当过工人、爵士乐手,后致力于文学和电影创作。后移居法国,他潜心于小说创作,多次获得各项国际性文学奖,还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可笑的爱》、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为了告别的聚会》、《笑忘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
■ 博尔赫斯(1899–1986)
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重要作品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面前的月亮》和短篇小说集《交叉小径的花园》、《恶棍列传》等。其作品文体干净利落,文字精练,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 纳博科夫(1899–1977)
俄罗斯出生的美国小说家、诗人。一生的创作极其丰富多样,包括了诗歌、剧作、小说、传记、翻译、象棋与昆虫学方面的论文等大量作品,但他主要是以小说闻名于世,如《洛丽塔》、《普宁》、《微暗的火》、《阿达》、《透明物体》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声望达到顶峰,被誉为“当代小说之王”。
■ 卡尔维诺(1923–1985)
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阿根廷蚂蚁》、《不存在的骑士》等。他的作品独具一格,擅长用童话的方式来写小说。他的小说也可以说是童话。除了写小说,卡尔维诺还像德国的格林兄弟一样,收集编写民间故事。其编写的《意大利童话》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话媲美。
■ 庞德(1885–1972)
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现代文学领军人物。出生于美国,1921年迁居巴黎。除了从事创作外,他发掘和扶植人才,与欧美文学界人士广为交游,为打破英美文学的沉寂局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主要作品有《面具》、《反击》、《献祭》等。庞德是叶芝的学生,詹姆斯·乔伊斯的挚友,艾略特的同学,海明威的老师,且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
■ 普鲁斯特(1871–1922)
法国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小说大师。1984年6月,法国《读书》杂志公布了法国、西班牙、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王国报刊据读者评选欧洲十名“最伟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鲁斯特名列第六。代表作品有《追忆似水年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