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世界最柔软的爱意——《柔软的距离》

    邓安庆,湖北武穴人,1984年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去过不同城市,做过多种职业,现居北京。他以豆瓣为写作阵地,把他从农村到城市一路走来的各种经历和见闻,诉诸笔端,形成文字。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巧妙的虚构中始终贯穿着作者对日常琐碎的热衷,其朴实的文风,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尊重底层个体生命的真诚态度,让他一开始便打动了豆瓣上众多的读者。

    邓安庆在写作的一开始就试图建立起文学和现实之间的联系。作为一个成长于农村,最后决意走入城市的人来说,农村与城市文化的隔阂,代际冲突,以及乡愁,是邓安庆经常需要面对和处理的主题。像众多的从农村走到城市的各色人一样,他常常徘徊于乡村与城市之间,既怀揣着诸多回不去的过往,又饱受城市生活对一个外乡人所造成的疏离感。这些消弭于日常生活的经验,就这样生动而又鲜活地潜入了他的文章中。“那些人,那些事”中是他对农村生活的点滴记忆以及对亲人、朋友的眷恋;在苏州的工业城做文书的两年半里,他一有时间便游荡于工厂、村舍、集市与马路之间,细心观察,与人交谈,用心做着笔记,这些无疑又化为他关于“工业城”的叙述;而今,他又到了首都北京,与大城市有了亲密接触,“关于城市的乡愁”就是他一年半城市生活的观察与体悟的写照。而作为开篇的“人间”对各色人物的虚构及刻画,尤为突出了他的写作态度和方向。

    正如作者在同名文中说的,“与亲人,我距离过近,因此我走远一些来写;与陌生人,我距离过远,因此我走近一些来写。我希望把距离定位在一个适合的距离,同时也是一个柔软的距离,用情度之,用理解之,因此才有了这些文字,只希望把他们的片段留下。曾经他们走过我的眼前,现在他们又各奔东西。我想象自己是在人海中以文字为小舟,打捞经手的碎片。”作者取“柔软的距离”作为书名。可以想见他一定有一颗无限柔软宽容的心,像吸水的海绵一样,将那些跟自己有着同样经历、体验和疼痛的人容纳进来,让他们带着生活的泥泞,冲破虚构的薄雾,重新走到世人眼前。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