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金钱

    今年,《了不起的盖茨比》全球热映,虽然美国影评界不是很买导演巴兹·鲁赫曼的账,觉得一个澳大利亚人无力深入最美国的经典小说,但是,电影的票房却持续走高。在中国大陆,上映日期还没确定,票房追平美国本土已被预计不是难事,还有哪一家报纸没有刊登过莱昂纳多版的盖茨比吗?中国观众陪着莱昂纳多度过他的青春期后,一定会愿意看看他在感情上有没有进步。

    不过,鲁赫曼版的盖茨比,只不过是让莱昂纳多在《泰坦尼克》之后,再死了一次,岁月流逝,他还是个只有爱情梦的痴人,换句话说,他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样的花痴,每一代都有,每个人身上都有。盖茨比跟我们不一样的是,他其实听到了梦想破灭的声音,但是他带着巨大的幻梦“逆水行舟”,几乎赶到了破灭前的那一刻。而凭着他无与伦比的追赶,他也拯救了飞速堕入时间悬崖的“那一刻”。

    因此,今天来看《了不起的盖茨比》,讨论的重心不该再局限于“作者揭露的美国梦”,因为这个已然老生常谈的“美国梦”早越出了美国地界,在全世界很多国家被复制,每一个年轻读者也都看得出盖茨比和黛西的感情因果,看得出盖茨比梦想的虚幻。相反,重新打开《了不起的盖茨比》,我们倒是应该反问,这个被无数人无数次批判过的美国梦里,到底有什么,让盖茨比,包括我们读者,欲罢不能。而其中滋味,可能才是盖茨比,或者说菲茨杰拉德迷人至今的原因。

    小说第七章,黛西要求进城最后出事前,尼克突然和盖茨比谈到了黛西的声音——

    “她的声音很不谨慎,”我说,“它充满了……”我犹疑了一下。

    “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他忽然说。

    正是这样。我以前从来没有领悟过。它是充满了金钱——这正是她声音里抑扬起伏的无穷无尽的魅力的源泉,金钱丁当的声音,铙钹齐鸣的歌声……高高的在一座白色的宫殿里,国王的女儿,黄金女郎……

    盖茨比突然说出的这一句“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被所有的评论家注意到了,由此也顺理成章地被用来解释盖茨比其实对黛西的本质了然于胸:她是一个黄金女郎。

    黛西是黄金女郎物质女郎没有错,不过这里有必要多问一句,对黄金对物质,菲茨杰拉德的态度是什么?他这一百年前的“金钱”,和我们今天谈论的“金钱”,和其他作家笔下的金钱,有什么不同吗?

    资产阶级出现以后,金钱在小说中的地位如日中天,借用亨利·詹姆斯评论巴尔扎克的一句话,“金钱是巴尔扎克小说中最普遍的因素,其他事物时有时无,只有金钱常在”,我们大致可以说:金钱是小说史中的头号主人公。巴尔扎克不用说了,他的作品中,像放高利贷者高布赛克、暴发户葛朗台,都是只能对金钱动情的人,高布赛克认为金钱代表了人间一切力量,葛朗台最大的幸福就是独自把玩金币。中外无数作家都描写了金钱的决定性本质,比如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比如张爱玲笔下的《金锁记》。因此,当菲茨杰拉德拿起笔的时候,金钱之罪已经罄竹难书。和他同一时代写作的,英国作家毛姆,也时不时地要让他的主人公被金钱捉弄一下。

    但是菲茨杰拉德对金钱有不同的看法,他的人间图景也跟巴尔扎克不一样。在他看来,人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道德抉择,是体现在富人身上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想象力和责任心,不能将财富善加利用,才是人间大罪。在这个意义上,《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之罪不在嫌贫爱富,而是在财富运用上的“想象力阙如”,再加上“漫不经心”:“他们把东西、把人砸得稀烂,然后缩回到他们的钱堆里。”跟黛西和汤姆夫妻构成对比的,虽然盖茨比的发家之路可算“墨墨黑”,但是菲茨杰拉德根本无意抨击盖茨比的金钱来路,相反,他要讴歌盖茨比在金钱上的“想象力”,并且向这种“想象力”抒情。当乔丹告诉尼克,“盖茨比买下那座房子,就是因为这样一来黛西就在海湾对面嘛。”尼克马上觉得,“盖茨比在我眼中有了生命,忽然之间从他那子宫般的毫无目的的豪华里分娩了出来。”

    暴发户盖茨比,从此在尼克心中熠熠生辉。因而很显然,菲茨杰拉德既不打算批评金钱,也不打算批评那个附丽于金钱之上的虽然“庸俗”但足够“博大”的梦,相反,菲茨杰拉德通过描写这些梦,展现了金钱的万千活力。你去看,小说中最耀眼的段落甚至不是描写盖茨比对黛西的爱,而是关于那些豪宅那些派对,用今天的话说,菲茨杰拉德单以出色的炫富能力就能永垂不朽。

    这是汤姆和黛西的家——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