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经济改革——《改革》序言

  2008年1月12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第十届新年论坛以“中国改革三十年:评价与展望”为主题,邀请成思危、吴敬琏、茅于轼、厉以宁、林毅夫、周其仁、钱颖一、陈志武、樊纲等卓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对中国改革30年的成败得失和未来改革的方向、动力等问题进行探讨。由于论题重大,名家齐聚,这次论坛受到了新闻媒体和各界人士的热烈关注。在会后,很多听众表示,这是近年来少见的论题深刻、场面精彩的思想盛会。媒体也对论坛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我们预期,这次论坛将对2008年各界纪念讨论 “中国改革三十年”以及未来的改革推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了让这次论坛的思想成果被更多的人了解、收藏,我们决定出版这本书。在编辑本书时,除了请参加论坛的经济学家对他们的演讲内容作了更细致的修订之外,我们还请每位经济学家自选一篇文章,反映其本人对中国改革的评价与判断,以使读者更完整地了解他们的观点;另外,我们还在每位学者文章之后,对他们的代表著作进行推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就此作进一步学习或研究。我相信,对于关注中国改革问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经济学家的思想状况的人来说,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但改革的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在社会制度变革中,短期内起关键作用的是政治领袖的个人选择,长期内起决定性作用却是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命运,取决于我们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我深切期望,中国经济学家的工作——包括第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的举行以及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构筑良好的大众理念,推动中国改革继续向市场化方向迈进。

                                     2008年4月3日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