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历:日渐消逝的时间轴

    衰落:“一年比一年难做”

  2000年左右,刘德保全家搬到了三室两厅的新房子。客厅里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的是瓷器和油画。作为家中曾经的唯一装饰品,挂历从客厅悄悄退到了书房里。

  虽然印刷工艺越来越先进,成本越来越低,题材也越来越丰富,但挂历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它的低潮期。

  昨天,在豫园小商品市场,做了10年挂历生意的商贩汪华亮告诉记者,生意火爆的时候能卖出10万本,最近几年,尤其从2008年开始,销量只有三四万本。另一名商贩严灿虹说,今年的订货量比去年少了一半,“挂历一年比一年难做”。

  “现在挂历一年的总印数只有10万本左右,每本利润最多也就一块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挂历经营部总经理钱力军说,挂历市场正在日渐萎缩,客户多半来自河南、江苏、湖南等地,上海市场可以忽略不计。

  如今,在刘德保的子女家中,挂历已经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桌上的台历。台历因其小巧灵活、便于记事,逐渐取代了挂历的地位。

  由此可见,挂历正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转而成为收藏品。“挂历包含了我们一代人的历史记忆。”作为民间收藏家,刘德保已经收藏了20多本老挂历,“挂历的变化就是时代的变化。”他说,在河南,甚至有人成立了一家挂历博物馆。

  记录时间的工具并没有消失,只是发生了改变,从墙上移到了桌子上,又攥在手里。手机已经成为了最方便的计时工具,“手机就能看日期,为什么买挂历?”一名白领反问道。

  “以前的日子过得慢,所以要数着挂历上的数字过。现在日子过得快,来不及看挂历就过掉了。”53岁的市民张女士说。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