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琴圣:肖邦或李斯特?

  肖邦与李斯特可算是同时代的钢琴家,就能力而言,可谓是不相上下。论曲风上也是各有千秋。就我微薄的能力,是无法判断这两人造诣上的高低的。但就个人而言,我更加偏爱肖邦。这主要是缘于他们的为人处世。  

  肖邦无论是在我、音乐爱好者及整个波兰来说,都是波兰高贵精神的象征,他的理想,追求,无不同他的国家联系紧密。而他经典的作品无不体现此点。如“革命练习曲”、“波兰幻想曲”、“雨滴夜曲”就我看来是他最经典的作品。虽然各首曲有的激昂铿锵,有的郁郁优缓。其中不变的是作者悲伤、忧愤的表现,是波兰民族的精神。  

  肖邦的一生可谓历经坎坷,早年因政治原因背井离乡后,又无数次地接到国家覆亡的打击,最后英年早逝。真可谓是屈苦一生。  

  李斯特却几乎是肖邦的反照,他拥有肖邦所没有的英俊的外表和强健的体魄,以及师从车尔尼的好运。在他的一生中,好像成功与他同在。  

  说到这里,李斯特的形象还没有在我心中倒下。但下面一位记者的话却让他的形象在我脑海里大打折扣。  

  “他是个自大狂,谁不把眼睛盯在他身上,他就受不了。”当肖邦在为祖国而奔波时,在李斯特的音乐会上,他却故弄玄虚,故意跺脚,晃动身子,让自己佩在身上的徽章当当做响。李斯特的一生绯闻不断,很大程度上是他故意装得风度翩翩的结果。李斯特最后为了一桩婚姻剃发为僧。而肖邦的一生甚至连正常的婚姻都没有。  

  音乐是表达人灵魂的工具,可以想象得出,李斯特的作品难免沾上浮华、孤傲的乐风。就我所闻的,他的“匈牙利狂想曲”及“死亡舞”的确很经典,然而却能看到不少眩技之处。想到李斯特的为人,我的确是无法将他与肖邦并视了。  

  不可否认,李斯特使欧洲的钢琴有了一场革命,他延续了肖邦的成就,甚至可看作是音乐史上浪漫主义的顶峰人物。然就我对音乐的理解,音乐表达着人们的感情,思想,它同样会对其他人构成影响。如果说,李斯特的作品是给音乐界带来的惊喜的礼物,那么,肖邦的作品不但是给音乐界的,而且也是给整个波兰、东欧乃至全世界社会的革命的气息。  

  综合来看,肖邦也许不如李斯特对音乐的影响大,但琴圣的桂冠,我更愿意加冕给他。

                                        (来源:Tencent.co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