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特说:假如李斯特一辈子只写了一个作品——b小调钢琴奏鸣曲,那他同样可以位列最伟大的音乐家之列。
我现在是绝对绝对的同意这个观点。之所以说是现在,是因为很长时间来,包括很喜欢李斯特的超级练习曲和匈牙利狂想曲的那些日子里,我都对b小调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至于甚至都不大去接触这个音乐,倒并不是因为敬畏,而是一种麻木和陌生。情况总是有变化的,现在我也不能说就很了解这个音乐了,只是听的比较多而已,有时候会一遍遍地连续听,现在对这个曲子,倒是既敬畏又心爱有加了。
我有个朋友,年纪不大,刚刚读大学吧。他收藏一切b小调的版本:正版的盗版的,网络上下载的音像店买的,有名的无名的……总之,他会极尽可能地把一切够得着的b小调收罗起来。有时候去参加网友举行的演奏沙龙,如果曲目里有b小调,他也会录下来。在欣赏b小调时,他有个习惯:闭着眼睛,低头,完全地投入,不容别人有丝毫的打搅。我曾经问他:他究竟为什么喜欢b小调。这当然是个非常愚蠢的问题。而我果然也没有得到任何答案。
我想如果不着边际地找一些这部伟大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有如此魅力的原因的话,也是不错的。
B小调拥有一切钢琴音乐所包含的旋律特色:激情,抒情,愤怒,技巧,理想和无奈……不能多写了,事实上可以把一切形容性的名词用在这个省略号之前。这是其他任何钢琴作品所不能做到的。在这个乐章数众多的“非规则”钢琴奏鸣曲中,每一段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连贯性,只有听觉上的连贯性;李斯特也从未为这个音乐做出个什么过多的解释。因此它所能引起的联想实在是相当丰富。
我可能会想到“崇高”一词。如果从艺术的角度讲,很少有音乐作品能让我们把“崇高”这样的词去凌驾它的“艺术性”和“旋律性”。但b小调偏偏有这个可能。那些极慢的地方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激动,心生高尚,而忽略这可以被认为是旋律单调,织体简单,和声的极不规则的一个音乐本身,而把他等同于一个其他东西,比如富有激情的演讲。
我也可能会想到肉欲这个词。我每次都能从b小调里面听出李斯特强烈的肉欲和抑制这种欲望的“交叉点”来。这是一个临界点,超过便是糜烂,便是色情;不超过便是作为伟大音乐家的李斯特。我无意去分析李斯特的私生活,据说是很值得去仔细研究的。但几乎每个同时代的大艺术家,尤其是生活在巴黎的,何尝不都是这样子呢?肖邦在情感上完全是一样,在他的幻想波兰舞曲,F小调幻想曲里都有或明或暗的表达,但他把自己的欲望隐藏了起来;不似李斯特,很明确地表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