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彭文稿》译后记

   在一定意义上,《欢乐角》是亨利·詹姆斯晚年对自己人生抉择的一次反思。尽管詹姆斯侨居欧洲四十年,自认为已经变成一位世界主义者,但是他身上仍然体现着鲜明的美国民族特征。因此,在《欢乐角》中,晚年的詹姆斯对自己的侨民身份提出另一种假设。人的命运是充满变数的,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且,人生是难以复盘的。本人也一直在设想,如果高考失败,我的命运将走向何方,甚至经常做这样的噩梦,梦到只有一门科目成绩尚可,其余的都一败涂地,吓得我一身冷汗。因此,詹姆斯的这个鬼故事即有他本人的回顾,体现了他对新老大陆的深邃思考,现在看来,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发人深省。


    阅读詹姆斯的小说是很艰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太聪明了,问题是他假想他的读者也和他一样聪明。不仅是一般读者,就连与他同时代的许多也觉得他的小说艰涩难懂,可谓怨声载道,批评者甚众。有人说,他的小说每天最多能读五页,还不能保证就能读懂。

    詹姆斯小说的阅读之难,首先难在其晦涩的语言,即所谓的“詹姆斯式语言”,与马克·吐温的美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甚至与他的后辈海明威所代表的美国现代主义小说都显著不同。马克吐温刻画的对象大多数乡下人,没有多少文化的普通人,所以马克吐温小说多用当地土话,没有受过教化的语言,但通俗易懂,海明威虽可归于现代主义行列,因为他大量运用象征主义等现代派绘画技巧,又时也让人琢磨不透,但他多采用子弹式的语言,简短、直接,属于松散结构。相反,詹姆斯出身书香门第,所刻画的人物也都属于上等阶级,即使是破落户也都自命高雅,相应地,詹姆斯小说的语言,包括作者的叙述和小说人物的对白,都十分拖沓、复杂,多属于圆周型句式,充斥着复杂的主从结构,每个句子之中都一个成分套另一个成分,十分考验读者的耐心和注意力。

    所谓艰涩的语言多表达高深的思想,这也许是詹姆斯小说吓退读者的另一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吧。首先,作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詹姆斯的小说都具有试验性,同时,他对小说艺术也有创造性的发挥和表达。从本质上讲,他是个现实主义者,他认为,“一部作品之所以可以称其为小说的首要原因就是它的真实性,即对某一事件的真实描绘,不管这一事件在道德和情趣方面有何争议,其真实性是用来衡量该作品质量的基本标准。”詹姆斯还认为“予人以真实之感是一部小说至高无上的品质”。可是,詹姆斯还强调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重要性, 詹姆斯一直认为“小说就是个人对生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詹姆斯十分注重心理现实,即人物的心理分析。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他对法国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相当不满,他认为福楼拜没有进入人物“心灵的殿堂”。在一定意义上,詹姆斯是心理分析,也是意识流小说的先驱。所以,詹姆斯的小说是几乎没有行动的,大多人物思想、情感、性格都是通过对话、心理活动以及细节描写展现出来的。在詹姆斯创作的第二阶段,他曾尝试创作戏剧,可是,这个阶段是他最失败的一个阶段,他的戏剧无一取得成功,其中原因可能在于过度沉溺于心理分析吧。他把观众给闷跑了!到了晚年,他的艺术特色发挥到了极致,所创作的作品让文学界和读者普遍产生敬畏之情,成了传世的詹姆斯杰作。

    詹姆斯小说难懂,致使很少人愿意读他的小说,据传,在他的小说刚出版之际,通常都不会印刷很多,因为基本卖不出去,只有文学界、知识界、文化界的人士,才会尝试着读一读,从而发表一些评论。

    这种状况,也可能作为不少译者的挡箭牌,包括本人。看得懂已经不错了,如实再现詹姆斯的腔调,简直是与虎谋皮,每真正读懂一段,乃至一句,本人都十分欣喜,如果能活脱脱表现詹姆斯的口气和神情,都得高兴得冲上九霄云外。总而言之,本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力有不逮,如有疏忽,敬请谅解,同时,本人诚邀读者还原詹姆斯的语言,即在看译文的同时,设想詹姆斯的英语原文,我想,这将是很大的乐趣。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