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1929-2008),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伯腾威泽(Joseph L. Buttenwieser)社会科学教授,并曾兼任特拉华大学、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等校教职,是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and Sciences)、美国哲学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美国艺术与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社会学研究协会(Sociological Research Association)、比较研究学会(Society for Comparative Research)的成员,曾荣获法国棕榈骑士教育勋章(Chevalier del' Ordredes Palmes Académiques)以及美国和国际的诸多奖项,是国家建设((Nationstate Building)与斗争政治(Contentious Politics)两大理论领域的集大成者,被西方学界誉为继马克斯·韦伯之后最伟大的社会学家。 在其绚烂绽放的学术生涯中,查尔斯·蒂利留下了600篇论文和51部论著;其中,1986年出版的《斗争中的法国人》(The Contentious French)荣获1987年莱特·米尔斯奖和1989年美国社会学会杰出学术著作奖,1993年出版的《欧洲革命:1492-1992》(European Revolutions,1492-1992)荣获1995年意大利社会学和社会科学亚马菲奖,1995年出版的《大不列颠的大众斗争:1758-1834》(Popular Contention in Great Britain,1758-1834)荣获1996年美国社会学会杰出学术著作奖,1998年出版的《持久的不平等》(Durable Inequality)荣获1999年东方社会学会年度著作一等奖和2000年美国社会学会杰出学术著作奖,2004年出版的《欧洲的斗争与民主:1650-2000》(Contention and Democracyin Europe,1650-2000)荣获2005年美国政治学会最佳著作奖。《政权与斗争剧目》(Regimes and Repertoires)一书初版于2006年,此时距离查尔斯·蒂利因罹患淋巴癌辞世已不足两年,这部作者自知来日无多、临近生命终结时的作品更像是一部思想地图,不仅一一标示出其毕生游历的奇伟瑰丽非常之观——政权形式、斗争剧目、集体暴力、革命、社会运动,而且融会贯通地刻画出了其间的理论脉络,这一理论脉络便是政权的变化和变异与斗争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所呈现出的动态关系。以往的研究割裂了或尚未意识到上述关系的存在,诚如作者所言,“迄今为止,我们尚未形成某种一以贯之的理论以衔接政权变革与斗争政治;也就是说,我们尚未对这一问题——即大众所采取的主要的抗争形式是如何随着一类政权向另一类政权的转变而发生变化和变异的——作出能够被广泛接受的、逻辑上一脉相承的、经验上无懈可击的解释;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对变化和变异是如何发生的作出解释了”。鉴于此,作者以“对政权与斗争政治之结合作出动态的因果解释”为己任。全书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政权是如何变化和变异的?(2)在不同类型的政权体制下,普通民众进行集体诉求伸张活动的方式是如何变化和变异的?(3)政权的变化和变异与斗争政治的变化和变异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两者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程度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