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秦文君同时强调,儿童文学形式上可以适应当今孩子的兴趣,但儿童文学核心的东西无需改变,“那就是关注人心,关注美好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品,50年之后也依然会感人。”
记者手记
想把儿童文学写好,必须真正喜爱儿童
单靠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和郑渊洁的“皮皮鲁”吸引一些低幼儿童父母掏出几个钱,而不能吸引十几岁的少年,给他们在成长上以真正的人生指导,这可以说是儿童文学世界的悲哀。
为什么童书市场会出现“低幼热,少年冷”的局面?这是因为低幼市场的钱更好赚。归根到底,现在写儿童文学,对中国的一些作家而言,仍然是一种生存方式和改善生活条件的途径。正因为如此,他们写作才是趋利的。然而创作规律告诉人们,要想把儿童文学写好,作家必须真正地喜爱儿童。只有喜爱,才有可能成天和孩子在一起,感触他们的心灵,体味他们的兴趣,才有可能以一个“大孩子”身份写出让孩子爱读的作品。
当然,在儿童文学作家还在为生存而写作,原有的一点童心被商业逐渐消磨的当下,他们要想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当中国一些作家感叹《哈利·波特》如何引人入胜的时候,他们可能忘记了,罗琳开写这部作品时,她是一个单身母亲,她是那样爱自己的女儿,她极富童心,她拥有和孩子一样丰富的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