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很多家长都会选择送一本书给孩子作为礼物。但是走进书店或者图书批发市场,五花八门的儿童读物让人应接不暇,一本《三字经》可能有几十个不同的版本。究竟应该怎样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呢?让我们来听听出版界专业人士的意见。
500多家出版社都在出版少儿书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出版者工作协会常务理事白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少儿图书出版处在最好的时期。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出版儿童书的出版社越来越多,现在有500多家出版社都在出版少儿图书,这体现了出版业的进步,人们更关注孩子的成长,更关注儿童阅读。
还有就是引进的图书和原创的图书在品种上不相上下,而且原创的图书发展更快。如果我们关注少儿图书排行榜的话就会发现,占据前列的多是中国原创少儿图书。再有就是少儿图书的种类越来越多,比如图画书、童话、小说、诗歌、自然科学、儿童哲学、儿童艺术教育类图书以及培养儿童社会性的图书,等等,应有尽有,而且经典也越来越多。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现在确实是儿童读物最繁荣的时期。
不过,儿童读物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白冰谈到,现在少儿图书领域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新书多,新作少,大家不断地“炒冷饭”。“一个作者的作品卖得好了,其他出版社会换个封面,换个版式重复出版,这是社会资源的浪费。”白冰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原创儿童文学的发展,对于出版原创图书的出版社也是一种伤害。
少儿出版一定要专业化
著名出版人、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告诉记者,现在网络对纸质图书版块冲击比较厉害,但是网络对少儿图书版块的影响好像还没那么大,所以很多出版社都愿意做少儿书。而且少儿书销售周期比较长,像一些故事集、《三字经》、《百家姓》等童书,可以长期销售又不存在版权问题,这也是很多出版社和出版公司愿意做少儿书的一个原因。
但是这一方面带来了少儿图书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很多人认为少儿书门槛比较低,好像谁都能做。俞晓群谈到,现在出版界有个不好的现象是“攒书”,这种风气也刮到了少儿出版领域。比如找一帮大学生攒个儿歌集,或者把世界名著整理一下就出版了。“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体现出整个社会对少儿图书出版的道德感和尊严感认识不够,总感觉孩子的钱比较好骗。我一直强调,童书制作和出版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一定要职业化、专业化,想做出好的童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民国时期,有很多大家都给孩子写书,现在有些名作家不屑于做这件事。”俞晓群说,民国的时候我们的绘本很发达。虽然很多出版社都是私营企业,但那时候的出版人有很强的奋斗精神,而且吸纳了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后来日本人也说过,如果没有日本侵略战争的话,中国的绘本水平可能远远超过日本。不过因为战乱以及各种运动,我们很多优秀的传统都断裂了。改革开放后虽然在慢慢恢复,但要达到国外的那种水准还需要一段时间。“好作品需要时间积累,而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都特别急,静不下心来。”
儿童本位而不是利益本位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闫韶瑜谈到,现在少儿图书功利性太强,教育、教诲的意味太重,儿童小说也是世俗化严重。一些快速消费的小说,俨然一个缩小版的成人社会,缺乏自由发展的儿童天性。“儿童应该天真烂漫地享受他们的童年,可是少儿图书总是在教育、教导他们怎样怎样。”闫韶瑜说,这不单纯是图书和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就像大家都争着不输在起跑线上一样,虽然家长焦头烂额,孩子叫苦连天,可是谁也舍不得放松一步。
她说:“国外的一些图画书、玩具书、文学书都很纯粹,把小孩子当回事儿。国内有些图书给人的感觉是在糊弄,一群没有想象力的人在复制、模仿、很拙劣。为孩子做书,应该是儿童本位,而不是利益本位。”
此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少儿出版界人士指出,现在有些名家的书,有时候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一些名家的书属于类型化、快餐类型的读物,缺乏对儿童的真实观察,缺少能够思考和留下来的东西,缺乏境界提升和启示。
选择名社出版的版本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儿童读物,家长应该如何选择呢?几位受访者都谈到,家长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要选择好的版本。经典名著会有很多版本,这个时候家长要擦亮眼睛,选择那些名家翻译、名社出品的版本。在少儿图书出版领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新蕾出版社、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明天出版社等出版社都是出版少年儿童读物的专业出版社。这些出版社有过硬的编校队伍,它们所出版的图书在质量上是有保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