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很多知识分子联名,说如果你这个事情不解决,匈牙利的学位就不值钱了,大学的名誉就没有了。所以后来被迫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出了一份调查报告,等于说200多页都是抄的。但是这个总统还是不肯辞职,他说我没有通过博士文凭来谋利,我是民选的。你看,民选的意义有多大,选完之后他是什么样的,你无法保证,明明不想让他当总统了,但是他还当,因为当时你们选了他,他就是不下台。这件事到后来特别狼狈,这位总统还专门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想把这个事给平了,但事情已经摊开了,最后学校只能把总统的博士头衔吊销了,过了几天,可能觉得实在挺不住了,就宣布辞职了。
我想表达的是,改革的进程很艰难,但再艰难毕竟还是有成就的,人民发出了声音,他还是要掂量掂量的。这个总统辞职前几天,还坚持不辞职,但最后还是有所发展的。但这个进程是很周折的,正好这本书看到了这个周折,就是说虽然一个极权结束了,但新的东西还是会带着前面的影子。但最重要的是老百姓应该有一种启蒙,这也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所在。他这本书里写了一个知识分子群体,其中最感人的形象就是自杀的那位,我觉得如果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小人物都能有这种觉醒,这个社会就有希望了。
韩松:道德决定人类命运的归属 韩松:刚才余老师讲的这个我之前确实不知道,我待在国内这么久,匈牙利这样的国家我们一般不关心的。在我的印象中,匈牙利应该是欧盟的国家,它的整个制度、环境,应该比我们好,他刚才这么说,听了很沮丧。我们出访到一些欧洲国家,好像普遍情况都不太好,具体为什么,我不太清楚。
刚才余老师也提到,大家都生活在极权里面,这个合理还是不合理?“1986”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呢?其实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特别是这些年,眼界宽了,有了比较,翻译了这么多作品来,像《1985》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怎么去避免这个情况的发生?如果我们遇到了巨大的危险,需要一个老大哥、老大姐,怎么保证他是一个好的老大哥、老大姐呢?很多人在探讨这个问题。写科幻的用科幻的手法探讨,像刘慈欣、王晋康,你看《三体》,它的核心就是思想极权,它设置的极端环境是外星人入侵地球,权力交给一个人,由一个人决定全人类的命运,后来换了一个女的,这个女的思想不坚定,外星人趁机入侵,地球就完了。他没有直接讲极权,他在探讨怎么去建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会带来什么危险。
王晋康最新的小说《与吾同在》,也是讲外星人的入侵,入侵之后城市变了,国家之间的边界全都不存在了,世界联合起来击退了外星人。他也采取了极权的方式,七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这七个人归一个人领导,他一个人一票相当于三票否决权,但是这个行不行,也没有得出最后结论。但是他书中提出的几个观点是值得思考的,如果社会需要高效率,需要发展,一定要有许多东西。第一是要科学技术,没有科学技术,什么都不行。科学技术是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中国现在就面临这种问题,30多年的改革开放,科学技术上没有创新,不能产生自己的谷歌、乔布斯,日本还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就没有。迷信、权力的盛行,其实是因为科学的缺失。这两本书,《1984》和《1985》,作者对科学的重要性都非常关注。像老大哥控制的电幕,当时是非常先进的。《1984》里电幕无所不在,互相能够反馈,声音能够传递,随时随地控制你。《1985》,这个欧亚国的代表团到大洋国访问,不坐车,而是腾空而起,飞跃整个国家,自己找到要到达的地方。我觉得中国现在最大的危险就是科学的缺失。
另外一个是人内心的道德。康德说的,“头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这两本书里面,人的道德本性被彻底摧毁,人完全不是人了。最震惊的是《1984》里的一个场面,奥勃良审问温斯顿,你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也不能表达,没有情趣,没有生活,像骷髅一样,内心的道德全部瓦解,最后归顺。道德不是天然的,现在中国人常说道德沦丧,道德沦丧会使人没有安全感,都想获取权力,都不要道德了。在这种情况下,民主选上去的都是阴谋家,《1985》里都是阴谋家。我想这应该也是这两本科幻小说最后探讨的,不是科学技术,而是集中到了道德层面。《三体》落脚于女主人公,整个地球的老大姐,她的道德决定了人类命运的归属。王晋康的《有吾同在》,最后也是道德上的斗争决定了与外星人斗争的成败。但是道德没办法凭空产生,它根植于社会整体的进步,没有办法逾越它的阶段性。像这两本科幻小说,他们描绘了一个未来的社会,这个社会一定是架构比较合理、法律比较成熟的,老百姓的文化水准也是比较高的,不是乌合之众,这样才能够保证集合权力对付外在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