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了《哲人石丛书》中大部分图书的胡亚东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这套丛书。他认为,这套书最大的特点是规模宏大,选题精良,它几乎覆盖了数理化天地生各个学科,而且不少书涉及科学前沿,如《完美的对称——富勒烯的意外发现》一书;有的书具有前瞻性,如《生物技术世纪——用基因重塑世界》。
据了解,《哲人石丛书》多出自科学界名家、大家手笔;书中所谈,除了科学技术本身,更多的是与此有关的思想、哲学、历史、艺术,乃至对科学技术的反思。对于不少科学爱好者而言,这十几年是在《哲人石丛书》的陪伴下度过的。
2000年,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亮相,人们通过读《人之书——人类基因组计划透视》、《生物技术世纪——用基因重塑世界》来了解基因技术的来龙去脉及其引发的诸多争议;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纳什的传记电影《美丽心灵》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人们通过两厚册的《美丽心灵——纳什传》来加深对这位数学奇才的了解;2005年是狭义相对论发表100周年和世界物理年,人们通过《爱因斯坦奇迹年——改变物理学面貌的五篇论文》、《恋爱中的爱因斯坦——科学罗曼史》等图书来重温科学史上的革命性时刻和爱因斯坦的传奇故事;2009年,当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各地传播着恐慌之际,《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成为人们获得关于流感的科学和历史知识的首选读物……另外,像《数学大师——从芝诺到庞加莱》、《展演科学的艺术家——萨根传》、《人生舞台——阿西莫夫自传》等都深受读者欢迎;而《早期希腊科学——从泰勒斯到亚里斯多德》、《真科学——它是什么,它指什么》、《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科学的统治——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未来》等学术性浓厚的图书,则成为大学里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重要的辅助性教材。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虽然在目前的图书市场上,科学不是热门题材,但这套书还是获得很好的市场反响。有很多品种已重印了三四次或四五次,销售数万册。如《确定性的终结》、《美丽心灵》、《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等都成了一印再印的畅销书、常销书;有的铁杆读者还到处收集这套书;一些地处偏远的读者则写信给出版社,要求邮购某些品种。
独出心裁的科学与人文结合典范
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哲人石丛书》不是单纯讲科学知识,而是融入了历史、哲学、社会等文化内容。
王一方说,回顾已出版的百种书目,学科涉及面广泛,几乎涵盖所有主干的基础与应用学科,学术阶度、精神海拔高低错落,一阶的知识与事件叙事和二阶的哲学、伦理、历史叙事皆有,文体丰富,气象万千,其中阅读普适性最强的要数出自大师、名家之手的自传与评传类图书,其二是科学前沿与科学史大事件(工程)的回顾与评论,其三是具有现实隐喻意义的学科思想史、思潮史与论争史。
“《哲人石丛书》传播的是一种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孙小淳说,《哲人石丛书》涵盖面很广,有传记、有高级科普。他认为,《哲人石丛书》在选题方面的多元化,使得读者通过这种多元化对科学有一些新的认识。
刘华杰认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是在拿出大量的时间和巨大的精力来做一件功在千秋的文化事业。
“以多样类型并存,从科学走向文化。”刘兵认为,随着与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相关的一些学科研究的成熟和影响,如像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人类学、科学社会学、科学伦理学、科技政策研究等学科的研究,为人们从一些新的视角对科学进行新的认识和反思带来了可能。“多种类型并存,是《哲人石丛书》的一个突出特色。”他希望,在未来《哲人石丛书》的继续出版中,在人文性与文化性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能够进一步以更开放的心态容纳更多的相近相关类型的图书,能够在科普和科学文化的图书选题和内容中更加强调科学的文化特征,也更以人文的立场和视角去理解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