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版《辞海》“普通话”的定义说:“近几百年来,由于白话文学和‘官话’的传播,其(按指普通话)规范逐渐明确,影响日益扩大……建国后,普通话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发展。”似乎暗示普通话早于“官话”和“白话文学”,何时得名,何时开始推广,也很含糊。“普通话”最早可能见于1902年吴汝纶与日本人的一次谈话,1904留日学生“演说联系会”简章也有该词,1906年朱文熊《江苏新字母》称“各省通行之话”为“普通话”,这都可能从日语“标准语”而来,30年代瞿秋白也说过“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但直到1955年10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同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 》,次年2月6日周恩来发布《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才有正式定义和开始推广的确切时间。写入宪法,则是1982年。这些《辞海》不交待,易生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