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作为词条收录《辞海》总编回应首开先河

  “风继续吹,不忍远离,心里亦有泪不愿流泪望着你。过去多少,快乐记忆,何妨与你一起去追?”

  2008年

  修复版《东邪西毒》在戛纳电影节全球首映,片中增加了张国荣的镜头

  2009年

  香港举行修复版《东邪西毒》首映式,众多香港明星在活动上追思张国荣

  2009年

  《辞海》为张国荣建词条,首次收录当代明星

  【进辞书】

  《辞海》首收当代明星


  2009年7月,新版《辞海》将“张国荣”作为词条收录在其中第2393页。其中写道:张国荣(1956—2003)中国香港电影演员,原名发忠,广东人,生于香港。1976年参加丽的电视台歌唱比赛,开始从事歌唱表演。翌年起从事电影表演。曾任主演或重要角色的影片有《英雄本色》《胭脂扣》《倩女幽魂》《阿飞正传》《纵横四海》《霸王别姬》《东邪西毒》《金枝玉叶》《夜半歌声》《风月》《春光乍泄》《红色恋人》等近50部。这是《辞海》这部中国当代公认最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首次收录当代明星。

  寥寥一百来字的背后,还有一些小插曲。据当时参与《辞海》编辑的上海辞书出版社总编辑潘涛介绍,《辞海》只收录已经过世的人物,每个备选的人物词条会分摊到每个学科去,每个学科把握的尺度也有差异。“以往收录的过世人物,最多收到‘40后’,‘50后’都不多”。此外,“除非是世界级的,已有定论的重要人物,否则如果逝世才不久,一般也不收”。潘涛解释说,这是因为《辞海》要坚持权威的标准,逝世的人物“至少要经过十年、二十年时光的沉淀(才能定论)”。然而2009年,《辞海》收录“张国荣”时,距离他离世只有六年时间,这是一种很大的突破,更是几乎没有过的事情。

  据潘涛回忆,当时和张国荣同时提名备选的还有邓丽君和梅艳芳。“编辑部内部其实是有争论的,青年编辑的意见说,21世纪的《辞海》也要与时俱进,有些人物收录的标准过于古板、老套,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一条红线的标准;另一派就认为《辞海》不应该降低自己的标准,还是慎重一点好”,最后经研究,“张国荣”被收录《辞海》,而“邓丽君”和“梅艳芳”暂未收进。不过,在最新出版的《大辞海》戏剧电影卷中,张国荣、梅艳芳二人都被收录其中了。

  【重上映】为他圆梦,《东邪西毒》戛纳再次起舞

  王家卫最初萌发做《东邪西毒》的修复版是在1999年,那时很多底片都遭到了破坏,他便想到利用先进的技术让这部影片尽可能保留得长久。王家卫做事一向慢工出细活,到修复版《东邪西毒》在全世界首映,已是2008年。期间,张国荣猝然离世,王家卫也因此不断做修改调整,增加了不少张国荣的镜头。

  《东邪西毒》中融入了王家卫的“武侠词典”——人在江湖最大的痛苦,是走出家门之后,却发现再也回不了家了。江湖中永远没有胜,只有败。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张国荣在片中饰演的“西毒”的前世今生正是这句话的一个解释。“我总是不断地把所感所想随时融进创作中去,片中张国荣的一些对白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比如有一次我和洪金宝在沙漠看景,当时我就像片中的‘洪七’,总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但是洪金宝因为体型胖不愿多走路,就随口说了一句:‘你以为山后面有什么吗?还是一样的沙漠,还是另一座山。’后来这句话就让张国荣说出来了。”

  2008年5月18日,“《东邪西毒》终极版”在戛纳电影节首次亮相,王家卫说,之所以选择戛纳做首映的第一站,是为了要还张国荣的心愿:“戛纳电影节一直是张国荣极为看重的舞台,因为《霸王别姬》的遗憾而归,他一直寄期望《东邪西毒》能够让自己在戛纳再次起舞。所以‘终极版’最大的目的是用以纪念张国荣,将影片的全球首映放在戛纳,就是为了还张国荣的这个心愿。”他还透露,“终极版”中的最后一个镜头,就是自己精挑细选专门为了纪念张国荣而设。

  除王家卫外,主演梁朝伟、刘嘉玲、杨采妮及摄影杜可风均出席了戛纳的首映活动,他们都是首次在大银幕上看到此片,感慨万分。沉默寡言的梁朝伟只说了一句“我想起了和张国荣拍《春光乍泄》时,一起在阿根廷的很多情景”之后,便陷入自己的回忆之中。刘嘉玲则感慨道:“林青霞拍完这部电影就息影了,哥哥也离开了。”

  2008年的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担任金爵奖评委会主席的王家卫带来《东邪西毒》终极版。这场放映吸引了大批的媒体和影迷到场,甚至导致现场一度失控,由此众主创亮相的时间被压缩到了不足5分钟。

  2009年3月25日,《东邪西毒》终极版在北京首映,现场播放了为缅怀张国荣而精心制作的短片,张曼玉也特别给导演发来传真:“张国荣和《东邪西毒》一样,在我心目中永远青春。”而摄影师杜可风看完短片后当场落泪。该片于当年3月27日在内地上映,王家卫说:“能有如此大的上映规模,在张国荣的作品里可能是最后一部。”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