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关于幸福的书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人与人的关系获得生活的意义,即便经历了一些不幸不开心,你的生活仍然是有意义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意义比幸福所含的内容更大,也更加重要。

    寻找幸福的起点,是你必须把心态放平:生活里本来就有各种痛苦,如果你把它想得充满幸福感,那么这是一种假象,这不是真正的生活。

    对话施密德先生

    问:幸福或者不幸都是源于比较。曾经接触过阳光的人不会再忍受黑暗,有了比较才有更多的奢求。这是否意味,欲求幸福,必先知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如何知足?

    施密德:有一定的财富对于我们的生活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一点财富就可以了,不能太多。也就是说,财富也是有一个限度的,如果你特别有钱的话,往往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不幸福,在欧洲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较的确导致不幸,总有比你更有钱的人,钱的方面,大家永远都不知足。比尔·盖茨也只有一个。中西方的哲学家都强调,当欲望超过了自然需求,超出以上的那些部分,就是你痛苦的根源。得到满足的自然需求,就是快乐,如果要求更多,那就是无穷的痛苦。

    问:你的出生环境是怎样的?如何变成一个“生活哲学家”?

    施密德:我出生在德国一个很小的村子,差不多只有500个人,50户人家。这个村子里的人谁都没有想过要走出去。但是我不一样,我从小就想很多宇宙的事,我一会写字就开始写那些小小的书,后来我才知道,并不是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我有5个兄弟姐妹,父母每天都忙个不停。村子里的男人都酗酒,打自己的妻子,大家都生活得不幸福

    于是我就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怎么样能够更快乐。后来我离开村子去外面念书,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我发现,不管是村里的人还是城里的人,大家都会思考关于“幸福”的问题。全世界的人都是一样的。所以我写了这本书。

    问:这本书里的一些内容都比较浅显,为什么会在德国畅销?这些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吧?

    施密德:我在写这本书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我发现不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所以他们爱看我的书。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