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幸福》的哲思小书,在德国的单本销售量达到十几万册。近日,这本书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日前,作者威廉·施密德与本书中文版序言作者周国平教授在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展开关于幸福的对话。
关于幸福的解答如恒河沙数,德国哲学家威廉·施密德的独特之处在于他针对现代人特有的精神危机,提出:“人生的第一要务不是幸福,而是寻找意义,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在寻求幸福,其实是在寻求意义,幸福只不过是被选中代替意义而已。”在德国多所大学任教的施密德曾有10年定期去往苏黎世近郊诊所提供哲学心灵服务,他关注心理健康,一系列著作《欲望花园中诞生的哲学》、《爱的新发现》等既有思辨性,又与当下生活密切相关。在对谈中,施密德提到全世界一些大城市流行的“幸福指数”在他看来实无必要。“所谓人类的进步往往都是和满足联系在一起的,看艺术史、医学史、科学发展史,都可以看到人类取得进展,往往与不满紧密相连。不满、不满足和所谓不幸,它意味着进步。如果我们完全满足,那就再没有进步了”。周国平表示:“一个人的生活是丰富的才好。丰富,肯定就不是完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