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北京三联书店雕刻时光咖啡馆高朋满座,沈昌文先生进京从事出版60年暨80寿诞茶话会在这里举行,与会嘉宾有王蒙,三联书店、《读书》杂志编辑吴彬、潘振平、叶芳等;翻译家王以铸、郑异凡、蓝英年、舒昌善、施康强等;学者秦晖、李零、雷颐、李长声、冯象、张冠生;作家陈四益、邵燕祥、孙甘露、李辉、祝勇、止庵等;出版人有吴江江、刘瑞琳、王为松、陆灏、黄集伟、吴兴文、胡友鸣、于奇、梁由之等。茶话会由俞晓群主持的海豚出版社主办,央视《读书》栏目李潘主持。
王蒙首先致辞,他说,沈公是出版工作的英雄,是出版工作的人精,有了沈公,让人觉得活着多了一点趣味,他很有自己的一些原则,但并不苦大仇深,还有很多幽默、乐趣。沈公真正做到了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希望有更多沈公这样的人让大家过得快乐,让大家在精神境界越来越开放。
前《读书》编辑吴彬说,沈公刚才说他给所有人打下手,其实他是以打下手的姿态做领导和上级,这种下手表面上看起来非常低姿态,但其实他对工作要求非常高。过几天老同事赵丽雅的日记《〈读书〉十年》要出版,在这本书中,赵丽雅对做下手的沈公有一些“控诉”……我觉得沈公的工作方式对我们自信心不强、起点很低的编辑来说很难得。当时编辑部几个同仁,说我们是小学生我们心安理得,要说是中学生实在不敢说,因为我们基本没有念完中学,所以让我们来做这样一本杂志时一点自信心都没有,但遇上这样的领导,非常善于发掘你的潜能,能够理解、引导你,让你建立起自信心。
编辑叶芳表示,我有一个理想:有个好领导。而这个好领导在20年前就找到了,从此以后我在其他任何单位都觉得不满足。这样的领导很难找,跟着这样的领导做事,不仅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让你的精神处于完全没有约束的状态。
为沈公做口述历史的张冠生表示,20多年前认识了沈公后,人生本来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就剩下一种可能性:离书本、文化稍微近一点。罗素写《西方哲学史》其中有一句话“好也罢,坏也罢,有文化的君子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我多少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认识沈公之后我确实离书近了一点,用心读了几行,离文化也近了一点。我的书架上有一排是《读书》杂志(90年代中期以前),一排“书趣文丛”,一排《万象》,还有一排是这些年沈公送我的书,我每天站在书架前就觉得离文化近了一点,这些是拜沈公所赐。
“我们处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如果还有谁担当得起出版家的称谓,沈昌文沈公当之无愧!他为后辈树立了榜样,因此受到尊重:因其超过半个世纪,尤其近30年之贡献,历史当永远记住他的名字。”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在美国拉斯维加斯通过微博发来了祝词。
许多网友闻讯也纷纷通过微博发来贺词,网上网下满是温馨。
沈昌文,曾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在他的主持下,三联书店出版了《情爱论》、《宽容》、《第三次浪潮》等书,对中国读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著有《阁楼人语》、《书商的旧梦》、《最后的晚餐》、《知道》、《八十溯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