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中的思想误区(五)

  笔者在本专栏连续撰写《炒股中的思想误区》后,原想在本期换个话题,且题目也已拟就《投机市场的行情低迷是锻造暴富的契机》,但想不到几个朋友的电话,令笔者欲罢不能。

“不追涨杀跌”永远是对的
    实例 郭医生是笔者的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在本周打给笔者的电话里叙述了这样一个炒股实例:2001年2月底,B股在政策向国内投资者开放的特大利好消息刺激下连续涨停。郭医生手持大量美元奉行不追涨的策略,准备等待B股回档时介入。而郭医生同一科室里的小张护士却在上证B股指数到达130点附近震荡放量时全仓买入B股,随后B股并未出现回档行情,始终以大涨小回的形式不断攀升,喜得小张护士乐不可支。郭医生因为在耐心等待B股大幅回档,且坚信B股不深幅下跌决不追涨的思路,结果始终没有捞到入市的机会。
    时到当年的6月1日,上证B指摸高到241点后开始震荡回落,小张护士在见顶下跌并于反抽到216点时全仓获利出局,而郭医生反而认为B股投机的机会到了,他在小张护士出局后没多久于上证B指跌到200点附近时大量建仓,并且越跌越买。郭医生自忖自己“买跌不追涨”,是个理性投资者,获利的天平应该向自己倾斜,然而B指却一路跌到130点才喘定。郭医生在这波行情中遵循“不追涨杀跌”的股谚输得一塌糊涂,而小张护士按照“追涨杀跌”的方式买卖股票却获大利,甚至赚的钱还比早期介入B股者多得多,令郭医生实在百思不得其解。他不明白究竟是“不追涨杀跌”的股谚有误,还是自己的操作思路不正确。
    分析 郭医生错在哪里?错在他片面地理解了“不追涨杀跌”的股谚。一般来说,在战术上“不追涨杀跌”是对的,但在战略上“不追涨杀跌”却是大错特错的。当一个向上的趋势刚开始形成时,就应该追涨建仓。因为这种向上趋势是战略性的,意味着行情涨了还要涨,在行情上涨途中的任何时候都应该是买进的时候,特别是行情启动之初,回调的机会是很少的。在买气旺盛的时候就更难回档,此时就应该顺势追入而不能犹豫。即使有回档,在强势市场上,回档也应该是较浅的,因为回档较深就不是强势而是弱势了。许多股市高手都会选择强势股追进,这不是追涨又是什么?而事实也证明,他们是正确的,被追涨的强势股确实给这些高手带来不菲的回报。
    当一个向下的趋势刚开始形成时,不但不应该建仓买入,而是应该杀跌卖出。因为这种向下趋势是战略性的,意味着行情跌了还要再跌。在行情下跌中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卖出的时候,特别是行情已经上涨了较长一段时间,成交量开始趋于萎缩之时,投资者应趁股价尚高而快速卖出。当市场趋弱之时,要确定下跌趋势已经形成确实并非易事。但只要确认下跌趋势已经形成时,不要盲目地等待高点再次出现,否则会后悔见高不抛,此时决心杀跌是迅速逃离“危险地带”的最佳手段。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投资者抱着“等反弹再走”或“都跌成这个样子了,现在卖出大不划算“的不肯杀跌策略,最终导致亏损累累!因此可以说,在下跌趋势形成之际,杀跌是减少亏损的有效手段之一。从上述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追涨杀跌”实质上是顺势而为的有效方法。
    其实,即使看出大盘将合理回调时,也可以采取杀跌的方法,然后在股价进一步探低时再行补回,只要股价的回调幅度不是太小,杀跌的价位不是太低,投资者仍有一定的差价可赚,并且能够有效地化解股价可能就此逆转的风险。
    由此可见,追涨杀跌不仅有理,而且在现实操作中赚钱有功。在市场大的波段运行趋势逆转时,作为中长线的投资者,追涨杀跌的做法胜算较大,也显得更有安全感。当然,追涨杀跌也得有个“度”,那就是不要在股价已经大幅上涨后追涨介入,更不要在股价已经大幅下跌后杀跌卖出。一旦超过这个“度”,其结果是适得其反了。此外,在短线运作以及在具体买入和卖出时仍应遵循战术上不要追涨杀跌的原则,即尽量在行情回档时买入,在行情反弹时卖出,如此才能完美地实行正确的战术和战略上的结合。
    正确理念 在战略上必须“追涨杀跌”,在战术上切忌“追涨杀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