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作家至今未入流:作品很浮云 市场很疲软

  成名很趁早 作品很浮云 市场很疲软 

  “90后”作家 至今未入流 


  “80后”集体奔三,进入成人童话之时,“90后”作家理所当然应成为青春文学的主力军,但事实并非如此。

  两个月前,一份“2010年中国90后作家财富榜”在网上流传,前十名收入加起来总和仅有291万元,只等于郭敬明2010年个人总收入2300万元的零头。而从作品和名气上来说,甚少有人知道。 

  在对这些“90后”作家采访中,他们集体表示,“90后”作家依然很边缘化,仍无法被大众所接受。而在出版人眼中,如果“90后”中一直没有重量级作品出来,他们的未来依旧不被看好。

  这是个现实,年轻是他们的资本,未来也由他们把握,但要想集体爆发,仍需磨炼和沉淀。

  成名很早后力不足

  这些天,陈胜的公司正在筹划着出版一批“90后”作家的书籍,顺便还要忙活公司代理的儿童剧演出。这是他的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每场净收入至少有五六万元。

  1991年出生的陈胜,被认为是“90后”叛逆代表。小时候不喜欢在校园里面学习,受不了教育压抑的气氛,到高二,“在学校大门口撒了一泡尿”后,愤然退学。之后,只身一人闯荡北京,做过文员、编辑,最后开办公司,走上了码字之路。去年,他与其他9位90后作家的合集《出名要趁早》出版。

  “我现在每天忙着公司的事,但是还是会抽出时间去写小说。”陈胜对独家深读记者说,最近他的一部长篇小说正在洽谈,版税高达十个点。“但实际说起来,我并没有一部真正的作品出版。”

  比陈胜晚一年的李泓业,可谓是自小成名。12岁开始写作,三年间出版四部个人作品,17岁被吸纳为广东省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他的精彩人生刚刚开始起步,但两个月前的高考失败,让他远走加拿大读“预科”。

  高三那年,李泓业作了354字文言文“自荐书”赢得武汉大学自主招生资格,但最终没有通过招生考试。“我以为靠着特长可以上一个好大学,可没想到自主招生果然还是看成绩的。所以我只好出国留学。”李泓业对记者说。

  与前两者不同,1991年出生的北京人刘争争,现就读于北京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他18岁时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顽主已死》,于新浪读书连载,高点击率获得多家出版公司的邀请,最终更名为《京城最后一个顽主》结集出版。

  “我现在主要是搞乐队,学习武术,顺带着会写写字儿。”刘争争坦言,有时在写字儿不顺时,会想起当初同年级的“90后名人”吴子尤

  “90后名人”吴子尤,曾被誉为最具代表性的“90后”作家。2005年,15岁的吴子尤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作品集《谁的青春有我狂》。他在前言里写下“狂言”:“20世纪出生的天才作家里,女的只有一个,张爱玲,男的就是我,子尤。”

  2006年,吴子尤病逝。之后,虽出现众多“90后”作家,但没有一个人能超越他。

  “那时候,我所在的中学一个年级就三个写字的:我、吴子尤,还有一个小男孩儿。后来吴子尤死了,那小男孩儿去北大了,现在好像得抑郁症了。就我还凑合活着。”刘争争对记者说,如果吴子尤在,应该比他们都强。

  在网上流传的“2010年90后作家财富排行榜”中,陈胜排名第一、李泓业排名第二、刘争争排名第五。

  “即便如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是陌生的,更别提什么‘90后’作家的名号。”陈胜说。

  作品不赚钱市场难认可

  2011年的今天,1990年出生的“90后”已年满21周岁,韩寒17岁时写出了《三重门》,郭敬明19岁捧出《幻城》,在这个年纪,他们已经广为关注,炙手可热。但是直至今天,在网上书店搜索“90后”的作品,寥寥无几且不见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品,与当年的“80后”形成了鲜明对比。

  即便是那些已经出版过作品的人,受制于当前的出版制度,既没有收获名气也没有得到财富。

  2009年,刘争争的书出版,他从出版商那里得到了两万元的版税后,就再也没有拿到过一分钱。“书出版后,我查过,卖得很不错,但我没有分到多少钱。当初签合同时,出版商承诺加印时会再给版税,但之后,一切杳无音信。你可以查查,我的书上甚至连首印的册数都没有,更别想知道有没有加印。”那之后,刘争争就一直觉得被人骗了。

  同年,李泓业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的第三部个人作品《震撼》获得2010中国时代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但这并没给他带来任何收入。“《震撼》总共印刷了一万本。有五千本捐到灾区去了,其余五千本卖了一部分,不过其实这本书没怎么宣传,而且现在的青少年也不大喜欢读这样的书,所以就没赚什么钱。”李泓业说。

  2010年11月,图书策划人吴洲制作的“2010年90后作家财富排行榜”的榜单一出即被人指责没有说服力、不真实。

  “当时是因为感觉现在‘90后’作家被关注的太少,我就想做个东西出来引起大家对‘90后’作家的关注,就想到了财富,因为很多人都对数字敏感。榜单出来后,我曾找过一些媒体,但是他们看了后居然说榜单上的作家一个都不认识。”吴洲无奈地对记者说。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