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的是石田裕辅铁马单骑周游世界的经历,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七年。七年之前,世界是摆在他面前的一张巨大地图,七年之后,地球成了他手中的小小盆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者有时比前者更重要,因为本身即是一种更广大范围内的修为。说到环游世界,普遍的交通工具不外是邮轮、飞机,最不济也是火车,而石田君靠一辆单车完成了这样的行动,不能不说是壮举。坐在车船之中,是“铁包肉”,与世界之间隔着一层障壁。骑着单车在路上的石田,则是“肉包铁”,与世界进行零距离接触,他看到、体验到的东西是前者无论如何也接触不到的。走马观花地周游一番,得着些观光见闻,这是旅行者的行为,而石田则是行者,近乎孙行者一样,在自虐般的旅途中自省,也进行着自我升华,从而成为更好的人。 看书的过程中,脑海中始终萦绕着朴树的《生如夏花》那首歌,小朴唱“一路春光呀,一路荆棘呀”,跟书中的内容完全吻合得上:石田在无人的夜里看着沙漠上升起的圆月,映照着沉默巍然的金字塔;在北欧小镇见证瞬息万变的极光,这些绝世的风光都不是轻易见得到的。在沙漠中被强盗洗劫,被掠夺得只剩下一条裤子而已;在非洲村落求医问药,医生笃悠悠地告诉他可能得了疟疾,然后转身走向冰箱,他以为医生将要取出药品,谁知那医生竟拿出一罐可口可乐畅饮起来。不管是写到奇异风景,还是艰难险阻,作者只是轻描淡写,没有丝毫煽情炫耀的口吻,因为材料本身已经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以这样的低姿态书写出那些独一无二的经验,多展示而少诠释,反而更具有说服力。 人生是一种旅行,旅行也是一种人生。在这一路上,作者与很多人相遇,又失散,和所有人的人生因缘其实没有差别。当他知晓曾经一起走过一段路的诚司大哥的死讯,他在旅馆中思之泫然,涕泣良久。当他被邀请在陌生人家露营、烤火取暖,人家没有当他是旅人、外国人,他也自然得像是到了家一样。这时候,小朴的歌声又在脑海中响起来,唱的是“不虚此行呀,不虚此行呀”。旅行的意义尽管千差万别,但还有什么比“不虚此行”更接近圆满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