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壮的美——《前进!2010》序三

    政治抒情诗的存在,是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以我国而言,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北征》,以至辛弃疾、陆游的许多诗词,都代表政治抒情诗的悠久传统。近代以来,黄遵宪和南社陈去病、柳亚子诸诗人,更以政治抒情诗见长。现代诗人中,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田间等大批作者,也都以呼唤时代前进的诗篇,表达自己激情洋溢的政治诉求。

    实际上,在任何社会中,政治都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关系到社会成员的每个人。诗人作为社会族群的一个成员,他不能不关心族群的政治命运和利益,从而也必然具有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感情的爱憎。故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发展出政治抒情诗,正属理所当然。新中国建立后,郭小川、贺敬之、李瑛等的政治抒情诗更脍炙人口,被人民群众广为传诵。

    桂兴华同志是我国新时期崛起的著名政治抒情诗人。他承继了前人的政治抒情传统,又有新的发展和创造,所以,他写的许多政治抒情诗,多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前进!2010》是桂兴华同志的政治抒情诗新作,写于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和浦东开发开放二十周年之际。这是一篇内涵丰富、激情洋溢的政治抒情长诗。

    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和浦东的开发开放,不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大事,更是全世界瞩目的大事。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桂兴华同志以他的政治敏感,迅速抓住这一重大题材,深入开掘,从多个方面和侧面,展开自己的构思,并以上海的建设者和浦东当地人的身份和视角,捕捉富于历史对比感的鲜明生动的意象,倾注自己的情感,为读者展现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新气象、新场景、新风貌。

    全诗九章,结构宏大,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最后把读者引向高潮。

    第一章春风一步过江,万花攒动:诗人以浦东人澎湃的激情,全方位地为我们描绘了家乡浦东的巨变和新貌,既赞颂了浦东的乡贤,也讴歌了为建设浦东做出决策的伟人。

    第二章从陆家嘴开发陈列室现场出发,以一所屹立在高楼林立中的历史斑痕累累的旧宅,把读者引向昔日的时光隧道,见识陆家嘴凄惨的旧景,并对比今日陆家嘴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辉煌新貌。

    第三章新闻发布人:浦东大道141号:则以阴暗、潮湿、简陋的浦东开发办公室为对象,从它的传达室的坐过各色人等的旧椅子,从它的迎接许多大财神的小车棚,从它的风尘仆仆的楼梯口,小中见大,侧面讴歌了浦东建设的艰辛。  

    第四章沿着长江汹涌的呼吸:对视着档案里不眠的眼睛,把笔墨转向大浦东的建设工地和变化的速度,以诗人亲切的记忆、历史的故事,映衬出浦东大地一处处的巨变,角度出新。

    第五章不老的码头号子:将28位老码头工人的号子作为起兴,展开了浦东新旧码头翻天覆地的变化,歌颂如今“全世界都在聚焦上海港”。

    第六章东海大桥与5323根桥桩的对话:通过一根根屹立海中的大桥桥桩的对话,巧妙地传达了参加浦东建设的数十万农民工的豪情,歌赞了他们的贡献。 

    第七章张江之夜:则专门歌颂了开辟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决策和它所取得突出成就。

    第八章世博会倒计时钟前:通过老妈妈旗袍队,礼赞“八十年前的上海摊,一步步走到了2010的眼前”,迎接世博会;最后一首,则从中国馆2008年着色“中国红”写起,精彩地吟唱“中国渐渐红了!亮相在严冬里的世界经济走势图!”诗人以火红的激情颂扬了逆势上扬的中国,把全诗引向“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高潮。

    在如此多方面多侧面的宏大结构中,作者驾驭自如,或雄视古今,放眼全球,或聚焦一角一点一人,均能以奔放的诗情和诗意,以丰富的想象和文字,把自己歌唱新时代的中心题旨突出地表现出来。

    桂兴华政治抒情诗的特点是大气磅礴,生活感强,意象新鲜,诗句平白流畅,充满了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因而他的诗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呈现一种豪壮的美,具有很强的情感冲击力和理性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我祝贺他的又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的问世,并衷心希望他未来能够不断为读者写出更多的好的政治抒情诗。

    (作者系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