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传奇女作家贝拉从B面看上海

    最初梦想 最后思想

    “很多作家卖的只是一个故事,而我则是通过故事出售一个思想。 ”生活中的贝拉衣食无忧,婚姻幸福美满,但在小说中,她却体现了相反的悲情和悲悯:“我是一个悲情的浪漫主义者,我总是会想很多事情,比如有时看到一片落叶都会感慨一番,看到一场灾难心里会难受很多天,难以入眠。 ”

    在这次的《魔咒钢琴》准备过程中,贝拉也曾经听一位犹太老人讲述了一段真实的故事,当这个老人提着要当一餐饭的生肉,准备走上双层巴士时,却冷不丁有个孩子斜蹿上来,抢走生肉,他饿得甚至连煮熟都等不及,直接大口大口吃起来,却没走两步,已经口吐白沫,食物中毒。

    也许和父亲的军人性格有关,看着保尔·柯察金长大的贝拉天生对苦难有一种关注和在意,《魔咒钢琴》是“犹太人在上海”系列的第一本书,她在这本书上积淀甚多:“我在美国华尔街接触了不少犹太人,亲自跑到奥地利维也纳采访到过上海的犹太人及其后代,还一次次回沪走访当年犹太人集居的虹口,与许多见证那段历史的市井老人促膝长谈。近几年我将继续创作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题材。第二本书《香肠男高音》已经写完了,过几个月将出版。它说的是1938年,维也纳施特劳斯歌剧院一位男高音随三万犹太人漂流到上海,在霍山路上开了一间餐厅,就叫 ‘香肠男高音’,香肠卖得红火。历史和人物背景都是真实的。如今我正在酝酿犹太系列第三部《G弦上的咏叹调》,说的是一个犹太商人带着一把祖传的价值连城的小提琴逃亡到上海的故事。 ”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