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周年之际,迷笛却“背井离乡”,张帆介绍,“很早之前,镇江市文化局的局长就给我写信,表达了想把迷笛音乐节请到镇江的愿望,他们也明确表示,‘要借迷笛的影响力打造镇江的城市名片,让全国的年轻人带着他们的激情和青年文化来到这里’。”这届迷笛音乐节,镇江市政府拿出100万元作为支持,占总成本的50%。
对群体活动危险性的敏感和对其中商业机会的期待,同时存在于中国的地方政府当中。张帆说:“人数和安全永远是一对矛盾,良好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向主管的政府部门展示音乐节对于安全保护的良好思路、经验与预案,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各地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音乐节们似乎正在证明,它们已经像当年刚进入中国的麦当劳一样,开始准备用顺畅的体系,为全国的乐迷们提供音乐汉堡了。
音乐节是怎么赚钱的
虽然业界普遍认同摩登和迷笛方面已经实现盈利,但这两大主办方却不约而同的叫穷。曾表示办音乐节是“赔本赚吆喝”的沈黎晖对记者表示,今年的“草莓”亏了一些钱,但比想像的收入要好,“我们做音乐节是长期的战略,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张帆则介绍,镇江迷笛的成本和收入基本持平,“其实还是亏了点,收入不到200万吧,但是我们当时做了现场录音和录像,希望能通过将来发行的音乐节录音和DVD的发行,再收回一些成本来。不过这也是完全不可控、不可预期的。”
沈黎晖和张帆都认为,音乐节的收入靠两大块:票房和赞助。摩登天空工作人员表示,2007年的摩登天空音乐节赔了不少钱,2008年基本持平,按说今年的“草莓”应该好一些,但因为通州距北京市区较远,票房受到了一定影响,又因为政府批复时间的问题,赞助部分受到很大影响。正是在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之后,“草莓”的收益仍让沈黎晖觉得“比想像的要好”。张帆介绍说,迷笛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票房,“迷笛从一开始就坚持不做商业冠名,不要过分的商业推广,广告要严格,不想变成企业的展销会。”他向准备做音乐节的人建议,“如果做音乐节,就要照着靠票房盈利去做,那才是实打实的,不能靠赞助,那是靠天吃饭。”
张帆和沈黎晖都不愿意过多谈论音乐节筹备期间的艰辛,但提到了一些筹备的细节。沈黎晖介绍:“第一个阶段是企划,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音乐节,要做观众的细分,找合适做音乐节的场地,艺人名单。企划之后就是执行阶段,这是具体琐碎事务最多的阶段,从新闻宣传到当时场地中发生的问题,五花八门,工作人员非常努力,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张帆说的更具体一些:“签合作协议、演出协议、舞台演出、音响、电费、设备运输、找房屋硬体的提供商、现场演出人员和媒体的住宿、交通、布置、装饰、现场管理、停车、回城、跟场地方的交接、还有之前的场地整理——我们提前一个半月进驻,去平整场地,上推土机,为了扩充场地甚至推掉了一个小山包……没有哪一步是简单的,也没有哪一步是艰难的,按部就班,走程序就可以了。”张帆的言谈也透出一丝无奈,“在中国,政府的作为和不作为都是不可抗力,都是天灾,如果说有困难,这是最大的困难。”
那办音乐节能赚钱吗?张帆说,现场与音乐节是摇滚音乐产业链的重要部分,这是国外已经证明的音乐营销模式,现场售票,乐队劳而有获,乐迷立即获得释放,所以音乐节具备极好的前景。沈黎晖说,应该出现长远扎根这个行业的公司与机构了,因为音乐节是一个值得投入的产业,但这也需要商业机构的持久力。
地方如何搭台
业界的共识是,如果没有地方政府、或有地方政府背景的文化机构的支持,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中国的其他地方,想要成功举办一次音乐节几乎是不可能的。
2009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旗下拥有兵团卫视的热波传媒集团,在成都举办了首届“热波音乐节”。作为音乐节行业的新兵,热波传媒集团总裁李岱女士表示,如果没有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传媒集团、及成传集团旗下的“先锋传媒娱乐系”的支持,首届音乐节绝不可能取得如今的口碑。
具体负责此次热波音乐节地方执行的“先锋传媒娱乐系”总经理潘琪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读者可以文化机构(热波)和地方政府(成传集团)的合作分工方式为案例,来看看“地方搭台,机构唱戏”是如何进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