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长声讲日本出版

  前面提到“全集”,除类似我们的“丛书”者外,还有作家个人的全集。作者介绍了夏目漱石全集的不同版本,1934年岩波书店版十八卷本《漱石全集》和1970年集英社版十卷本《漱石文学全集》,尤其引起我的兴趣。前一种的编辑小宫丰隆的“校订方针来自德国文献学,是‘原典主义’,有原稿依从原稿,没原稿则根据最初发表的杂志、报纸或初版单行本。即使遣词用字有误,若表现著者的个性,就不予订正”(《不同版本的夏目漱石全集》);后一种的编辑荒正人“认为,有可以信赖的文本,文学研究才会进步。编辑方针是当时在欧美取得显著进展的文本校订(textual criticism),原稿不过是‘第一次数据’,不能仅仅基于它机械地编造定本。著者也会有笔误,文本校订要考虑各种情况,予以订正”(《文本的校订》)。我想与日本的夏目漱石地位相当的,在中国应该是鲁迅罢。可是我们的《鲁迅全集》,只有1938年、1958年、1981年和2005年几个版本,2005年版又不过是对1981年版的修订,更多工夫用于注释的改动而不是文本的校订。以上四个版本,居然无一附有校记。注释本终究只是一种帮助读者理解的普及本,什么时候我们能有一部根据手稿、原刊文、结集的所有不同版本汇校,并写出详细校记的《鲁迅全集》呢,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