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化解危机唯一途径

  1月12~13日,全国新闻出版(版权) 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对会议做出《发扬成绩 再接再厉 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重要批示;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做题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报告;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时下肆虐的金融危机,自然成为与会新闻出版局长们和出版、发行集团大佬们热议的焦点。金融危机对出版业影响如何,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持续下滑的真实原因何在,出版业平稳增长的目标如何实现……就这些问题,与会局长、集团老总们各抒己见。虽然一次高层会议并不能立获解困良方,但高层的碰撞、交流甚或交锋,将为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建立广泛共识、制定实质性行动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危机凶猛

  全行业应对金融风险的信心和保持行业健康平稳较快增长的能力面临空前考验。

  柳斌杰在会议主报告中提到,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影响已现端倪:报刊广告收入出现下滑,新型出版业态发展受挫,上市融资难觅良机,“走出去”面临更多困难和障碍,等等。这些问题,使得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全行业应对金融风险的信心和保持行业健康平稳较快增长的能力面临空前考验。

  署长的报告切中肯綮,新闻出版业不是金融危机的避风港。开卷监测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数据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连续3个月同比下滑。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周立伟预测,2009年前6个月,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将会延续下行趋势,继续负增长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山西省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张金柱也持相同观点。图书零售市场是产业链条的最前端,对危机的反应也是最灵敏、最及时的。

  此外,由于近年来出版主业增长乏力,不少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实行了多元化的扩张战略,将触角延伸至地产、金融、酒店等行业。因此,一些未能及时抽身的集团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位出版集团老总在分组讨论时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该集团损失惨重。另有一些为应对此前纸价上涨而大量囤积纸张的报业集团、出版集团,此次均蒙受了一定损失。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总裁王建辉判断,金融危机对出版辅业的影响可能会超过出版主业。

    信心何来

  金融危机将过去高速发展中隐藏的问题暴露无遗,全行业应痛下决心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必过分悲观。从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结果来看,一些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逆势而上,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快的发展速度,像美国迪士尼、兰登书屋和美国的电影工业等,均是在那段时期发展壮大起来。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昕告诉记者,根据他的研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价格低廉的文化消费品反而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需求,像上一轮危机中成就兰登书屋的平装本书和成就美国电影工业的低价电影。因此,关键是出版企业如何细分市场,找准自身定位。

  中央政府重拳出击投入4万亿元、地方政府配套投入近20万亿元拉动经济增长。长期以来,制约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事业长期投入不足,而此次金融危机将有力促成这一问题的解决。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到农家书屋工程的资金达6亿元,预计未来一两年这个数字将会成倍增长。此外,还有一批像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工程建设也正在大力推进之中,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加速建设,将有效扩大出版物市场空间。 

  此外,出版业自身特性决定,其直接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可能性较小。不少业内人士判断,现阶段出版主业遭受的危机,一定程度上固然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所致,但主要原因可能还在自身。周立伟认为,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中国出版业的问题迟早也会爆发,主要问题是购买力不足、生产过剩和价格僵化。比如,出版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从未建立在终端市场启用价格策略的机制,而这在其他消费品市场已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了。陈昕也认为,中国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迟迟未有进展,产业深层次的矛盾不断积累,金融危机只是起到催化作用,让这些问题暴露得更加集中和更加彻底。危机之中,一些业内人士庆幸出版业发展方式没有转变,对教材教辅严重依赖的现实,恰恰使得出版业能够躲避金融危机的影响。陈昕认为这种想法相当片面,讳疾忌医的结果只能是让问题积重难返。金融危机将过去高速发展中隐藏的问题暴露无遗,全行业应痛下决心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由过去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过渡。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