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李奇认为,综合性出版社抗御风险的能力会更强一些。此外,国家投入4万亿元,地方政府明确投入近20万亿元拉动经济增长,不排除一些资金直接投入出版及相关行业的可能,如加大对农家书屋工程的投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而一些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拉动的行业,对图书等周边产品的需求也有增加的可能。
王亚非、周百义等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他们提醒出版业者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流向,从中寻找商业机会。
周期性危机?结构性危机?
中信出版社社长王斌认为,经济危机的影响不论大小,都只是周期性的,对出版业的影响不是致命的。而产业结构性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从内容产生机制、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到行业的诚信状况,都不容乐观。结构性问题造成产业链破坏,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远大于周期性问题的影响。
石涛也指出,出版业存在品种泛滥、发货盲目等顽疾。目前中国每年出版图书20多万种,如果算上一号多书的情况,实际年出书品种数大约30万种。出版社铺货时,各个渠道全面铺满,不仅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而且常常产生图书在优质渠道断货却被不良渠道退回的扭曲现象。诸如此类问题由来已久,产业链已经难堪重负。
王亚非表示,不能以为“危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企业出现问题,不能都推给经济危机,而回避自身存在的努力不够、工作不扎实,创意不到位等问题。危机中垮掉的企业,肯定是本身存在严重问题的,即使不是今天的经济危机,碰到别的危机也同样可能垮掉。金国华认为,出版业遭遇危机“过冬”的过程就是行业洗牌的过程,强者将更强。
看来,经济危机给出版业带来寒冬的同时,势必帮助产业杀灭更多的病菌。或许,危机反而会促进出版业结构性难题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