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中心还以世纪集团二期物流和ERP项目建设为契机,集中精力,组织力量,积极配合项目建设单位,对ERP“发行管理系统”进行重新思考定位、重新设计流程、重组业务架构,着手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出版物定价及销售折扣管理体系”、“交易全程监控和法律援助体系”以及“销售代表管理系统”等。 在图书发行业务上,他们将尝试新的营销模式:一是前后台分离,让业务员集中更多精力做好有效发货工作。二是专业分工,按产品类别实施精确投放、深度销售。三是借助信息工具,突破区域限制,创新营销模式。四是在年初成功设立大客户部的基础上,计划近期再组建专项客户部,加强对专业客户和细分市场的服务工作。总之,他们将努力建设一个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全新业务平台。 今年,发行中心在集团网站——易文网的大力协助下,针对大型零售店、小型综合书店、专业书店、批发商、连锁店等不同的销售业态,设置了不同的参数条件,开发智能添配管控平台,力求做到准确发货,为满足不同类型书店的添补货物要求,提供科学而有力的辅助工具。目前已研制开发出:网络电子书目——提供即时的可供图书信息、新书首发模块——提高新书首发的精确度、智能添配模块——提高图书添配效率、选题反馈模块——为新书发行和主题选定提供参考数据。目标是通过智能添配管控平台向书店提供精确配送建议,便于书店业务人员及时添补货物,增加有效品种,控制库存总量。同时,使新书首发更为科学合理,并能帮助书店调配库存,降低工作强度,提高经营效率。 发行中心成立至今已有9年,如果说,9年前世纪集团通过对发行资源的第一次整合完成了由“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 实现了规模经营,降低成本,细化市场,扩大销售的目标,使中心的发行业务接连几年经济效益出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开创了社店合作、做大市场的新局面。那么,今年世纪集团正在全力推进的发行资源二次重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二期物流、网络配送和ERP资源共享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世纪集团的业务模式将由“化学反应”发展成为“基因裂变”。
书业EDI不再遥远
作为世纪集团的信息化合作单位,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总经理助理潘明青就书业的EDI进行了阐述。EDI就是按约定格式电子数据交换。目前行业中已有很多企业按标准进行EDI方式信息对接,比如浙江新华就和20多家上下游客户信息对接,用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来实现社店两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商品信息、库存信息、采购信息、退货信息、对账信息、结算信息、销售统计信息的对接。不仅实现了上下游贸易活动全流程的电子化,而且有效地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信息的对称流动。潘明青表示,目前的图书市场形势不好,社店信息实现对接对当下企业“过冬”有着积极的意义。出版产业虽不是直接受当前国际金融风暴影响的产业,但老百姓的捂袋惜购观望心态也已影响书业。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实践产业链企业间的信息对接,对提高行业的交易频率,加快上下游的产品流通,降低行业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益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提升产业经济增长方式一个很好的途径。 潘明青就当时《规则》的设计思想结合浙江新华和世纪集团信息对接的实例作了全业务流程的解释。从产业链的源头开始,《规则》设计上游出版社向下游发布商品信息,通过出版物商品信息(主要是新书信息)、供货目录信息(出版社定期编制的供货目录信息)、库存商品信息(每天一次的出版社库存信息)三类信息,用电子数据文件的方式按约定(通过FTP文件服务器)发给浙江新华信息系统,浙江新华系统将这三种电子数据文件导入系统后,首先可以向所有连锁店发布,用于系统征订,让采购员坐在计算机旁点点鼠标就可以及时、有效的完成向上游的商品采购。其中“库存商品信息”是双向交换的,书店既可以将出版社的库存信息作为采购依据,出版社也可以将书店的库存信息作为加印、备货和发货的依据。以前新书上市,世纪集团的各片业务员都喜欢抢货,采用黄河水漫灌的方式向下游书店主发图书,书发完了,出版社以为市场好销,马上加印,这里印出来了,市场上却退回来了。社店系统信息对接后大大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二是增加了贸易机会(只要市场有需要,天天可以采购),上下游信息畅通,对市场反馈速度快,满足率高。浙江新华采购订单的满足率为88.6%,比上年同期增长3.6个百分点。三是贸易机会的增加意味着采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采购的准确率高也避免了产品资源无序的投放市场,降低了双方的经营风险,扩大了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