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纪2008客户年会聚焦信息化、大客户部、供应链对接 启动二次发行整合上效益

    浙江新华和世纪集团在发货、退货、对账、结算四个环节信息对接后益处多多。第一,加快了入库上架的速度。以前收到出版社的发货,要将出版社的所有包件一一拆开,然后按品种堆放清点,一一抽取样本进行系统编目和系统入库,碰到收货高峰,入库就成为一个瓶颈。社店信息对接后,出版社的每一批发货都有电子文件,书店将电子的发货数据导入系统,就可以用RF枪进行拆包验收,一边清点一边进行系统入库。没有信息对接的出版社,到货拆包验收入库需要2~3个工作日。信息对接的出版社,拆包验收入库则需0.5~1个工作日,减轻了产品入库复杂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流通速度。世纪集团处理浙江新华的退货也同样。第二,提高对账速度,加速资金流转。双方的业务员从繁杂的对账中解放出来,同时减少了流通过程中双方的物耗成本。原来出版社结算,都是拿着一大叠发货单上门到公司来对账,既牵扯了公司业务员大量精力,又增加了出版社的交易费用,资金回笼慢。有时对了半天,也对不清楚发货中的差错,结果都是以出版社埋单而告终。浙江新华和世纪集团信息对接后的每一次发货,都有发货回告,将发货差错即时在收货过程中解决,收款对账以双方的收货回告和退货回告的电子数据为准,按月进行系统自动对账,只需10分钟。出版社按账期就可结款。结算对账的准确率都在99%~100%。第三,市场销售信息反馈,出版社生产再不盲目。社店信息对接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下游按照《规则》中的统计信息格式向出版社反馈零售信息。浙江新华一个月三次向世纪集团反馈326个连锁卖场的汇总销售信息和对应的汇总库存信息,同时又提供11个大卖场和连锁终端卖场的销售数据,让出版社准确地了解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走势,以控制产品的再生产。第四,实销实结加快资金流转。社店信息对接后,根据浙江新华和世纪集团约定的实销实结的付款原则,只要产生销售,世纪集团每个月都可以向浙江新华结款,对加快出版社的资金回笼也十分有利。 
    浙江新华和世纪集团是全国第一家完成产业链全过程信息对接的企业。潘明青坚信,书业的EDI离我们不远,它已渗浸在书业流通中,成为产业发展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大客户部为超级零售商对口服务

    今年,全球经济萎缩,国内整体经济形势增长趋缓,加上天灾等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图书市场也受到了较大冲击。在这样困难的市场环境下,世纪集团所供图书在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率。 
    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经理孔成方总结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世纪集团今年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了大客户服务,将深圳集团纳入大客户部管理,安排专属客户经理分不同类别产品有针对性的与深圳集团采购人员沟通,跟踪品种,补货添货,加强了发行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了细致化服务水平。世纪集团的业务人员每次到深圳,必定走访集团下属的三大卖场,深入市场一线,了解读者需求的变化,从而更加明确业务发展目标,为销售增长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和业务支持。二是深圳集团和世纪集团在社店信息对接上也作了试点实施,现在与他们在图书商品基本信息、供货目录、采购单据、收货确认、库存信息、销售统计信息等多个环节建立了信息对接。通过社店信息对接,世纪集团的新书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我们的数据库中,我们的业务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纪集团的出书动态,能够提前关注和跟踪新书。同时,通过社店信息对接,世纪集团将他们的可供货库存信息对我们的业务人员公开,也使得我们的业务人员能够根据可供商品的市场发展情况真正做到少进勤添,在做大销售的同时合理控制库存结构。世纪集团大客户部的客户经理还根据我们回传的库存信息和市场销售信息,合理安排主发商品的类别和规模,通过双方业务人员的互动和共同努力,做大做精深圳市场。 

    智能添配平台探索全新业务模式

    北京市新华书店图书采购中心主任李龙介绍,年初,北京新华提出了智能添货的设想,希望用智能化的方法尝试解决进货时间的控制,进而实现进货批次、备货结构的合理。而世纪集团正在开发的三个信息沟通的有关项目中就包括智能添配平台,与书店不谋而合。李龙表示,如果社方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就很有推广的必要,尤其对于新书发货量的确定很有意义。据悉,目前,北京图书大厦已经作为世纪集团的试点单位开展添配货工作。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