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客户年会11月23日~24日在上海召开。年会聚焦信息化运营、创设大客户部、社店供应链对接、发行业务二期重组、二期物流、ERP建设、智能化服务等新鲜话题。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郁椿德表示,他们的系列做法都是为了在构建生态优化的书业环境中有所作为。这些观点和做法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和兴趣,哈尔滨中央书店总经理鞠占斌告诉记者,关于数据交换系统,书店希望早日推广,以便简化流通过程,提高效率,完善管理。中央书店也正准备推出自己的社店数据链系统,共同推进书业信息化进程。世纪集团的15家出版单位还分别向与会者介绍了2009年即将推出的重点图书。代表们还参观了即将于明年2月开始运营的世纪集团二期物流——上海世纪物流中心。来自全国100多家书店的近200位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
由“化学反应”到“基因裂变”
在去年的客户年会上,上海世纪提出了“信息化运营、契约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目标,并以此作为发行中心全年工作的重要抓手。 谈到信息化运营,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中心总经理翁铭泽介绍说,三年前,世纪集团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单位,按照《图书流通信息交换规则》和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推进社店信息对接工作,并率先与浙江省店实现社店信息对接,提高了采购频率,加速了商品流转,实现了数据信息无纸化交换,减少了退货数量,提高了交易的效益和速度,降低了行业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有助于上游和下游业务量的共同提高,开创了我国图书流通信息交换新模式。去年,他们在与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完成“社店信息对接”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又实施了“社店信息对账接口”二期工程,现已完成了四大流(信息流、单据流、物流和财务数据流)的全部走通工作。此外,世纪集团还与江苏新华发行集团、上海新华传媒、江苏大众书局、四川文轩、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广州购书中心、北京市新华书店、辽宁北配等众多特大型书店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社店信息对接。
成立大客户部
目前,世纪集团有15家出版单位,每年出版8000多种图书。同时,他们有3000多家客户,其中,经常往来客户1000多家。成立大客户部是中心在发行机制改革方面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他们把行业中的一部分优质客户与发行中心的优秀团队结合起来,目的是在社店信息对接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技术加强双方的业务合作,通过对优质资源的重新配置,给客户提供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服务。那么如何建设大客户部呢?翁铭泽认为,首先是淡化版别概念,按照图书分类规则,将图书按属性向社科经管、文学艺术、文教少儿、科技生活等几大板块上靠,便于书店对应管理、上架销售。其次是前后台分离,让业务员能够集中更多精力有效发货。第三是借助智能添配平台等信息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突破区域限制,创新营销模式。最后是加强契约化力度,与客户进入长期、稳定、全面、和谐的合作关系。经过近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成效显著。据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的初步统计,在今年市场普遍低迷的状况下,世纪集团今年在深圳的图书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7%,是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所有客户中增长幅度最高的。随着社店信息对接的深入和细化,他们将陆续扩展大客户团队,争取为更多的优质客户和规模客户提供更周到完备的服务。
启动社店供应链对接
发行中心与北京市店在社店信息对接的基础上,已开始启动社店供应链对接合作项目。双方探索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通过对双方历史销售数据的计算、分析,开发智能添配管控平台,针对各家大型书城设置不同的参数条件,力求做到准确发货,及时添配,为双方业务的深层次合作提供科学而有力的辅助工具。凭借现有的出版发行资源、图书经销实力以及良好的企业信誉,相信社店双方共同致力打造的社店供应链对接合作项目,能有效推动中国书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开创社店全方位合作的新模式。目前,这一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据了解,和江苏大众的供应链对接合作项目也已启动。
打造全国一流出版发行队伍
本次年会上,发行中心在年初提出的“信息化运营、契约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基础上,又提出了“渠道专业化、服务精细化、流程规范化”的目标追求,努力把发行中心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出版发行队伍。 世纪集团在9年前就已开创性地进行首次发行重组(当时有5家出版社),且成效明显,改变了原先分散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今年初,发行二次重组工作全面启动,目前,上海科技出版社和上海科教社一般图书发行业务已进入发行中心,与中心业务进行全面整合,从信息数据的传输到制单发货等众多环节,基本实现重组顺畅对接。明年年初,集团15家出版单位的发行业务将全部整合进入集团发行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