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短假,又成为了许多读书发烧友打发时间的好日子。由于近年来网络书店的不断崛起,低廉的价格、便捷的购买,已使网上购书成为电子商务中最成熟的产业。而面对这种趋势,传统书店所承受的压力不言而喻,涉足网店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网上购书正成消费潮流
“‘五一’期间,我在卓越网买了一套7本《明朝那些事儿》,平均6折多。点点鼠标一切搞定,五六天后送货上门,还免邮费。如果我去大书店,一分钱折都不打;如果去小书店,最多打8折。”读书发烧友张先生对网上购书的好处深有体会。从2004年初至今,他共有40笔网上购书记录,总共花了3000多元。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范先生也告诉记者:“我总能在网上找到想要的书籍,特别方便;网络公司的上门派送也能够让我节省不少逛书店的时间。在书店很难遇到低折扣,在网上买书折扣多,价格低。”
AC尼尔森机构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网上购物的5500万人中,有56%选择网上买书。网上购书已成为电子商务中的排头兵,其最大的便利就是便捷和便宜,而且选择范围非常广。像当当网销售过的图书有60余万种,大大超过任何一家地面书店。尽管图书种类繁多,但读者可以方便地进行查询。而在价格上可以低至2-3折,畅销的新书也不到7折。
网上售书为何有价格优势?业界人士认为,一方面是营销成本大大低于传统的店面销售模式;更关键的是,风险资金的介入让网上书店并不在乎眼前的赢利,可以“超理性”地把价杀低,这更是传统书店无法应对的。
所有的这些优势令网上售书发展迅猛,当当、卓越亚马逊、贝塔斯曼和九久等网上书城在国内声名鹊起。当当网公关经理许琳表示,去年当当网总体收入同比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今年一季度,销量继续保持100%以上的增速。2007年,当当网重庆地区用户数同比增长500%,2008年第一季度同比又增长160%。对于高速增长的原因,许琳认为,原因之一是网络用户的持续高速增长;二是在库商品数继续增长,顾客能够选择多种图书;另外,部分出版供应商出版数量翻番、学生教材需求量大也是网络售书增长态势喜人的主要原因。
传统书店承受巨大压力
网上书店的火爆无疑给了传统书店巨大的生存压力。在美国,亚马逊网站成立后,七成书店最终选择了关门。而近年来,位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大城市的一些有着数十年经营历史的书店,也开始出现相同的命运。
面对网上售书的挑战,目前零售图书市场份额占到80%左右的各地新华书店却无法“应战”。新华书店有关人士表示,每本书毛利约在30%,扣除人工、场地、利息等经营成本,利润只有十几个百分点。“卖书只有微利”,因此所有书店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谁也不敢轻启价格战。
网上书店和传统书店的价格究竟差多少?记者专门选择了几本畅销书,与当当网的价格做比较。在中关村图书大厦内,文化艺术出版社的《白鹿原》,书店价38元,网上价24元;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一地鸡毛》,书店价25元,网上价19.1元;中信出版社的《货币战争》,书店价38元,网上价26.2元;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的《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书店价24.8元,网上价12.4元。
记者在北京各大书店走访中发现,目前各大书店一般都是按原价销售,只有持会员卡或积分才能打折。像中关村图书大厦持卡可以享受9折优惠;而王府井书店持卡可以享受9折优惠,累计积分4000分可享受8.5折优惠;三联书店则持卡可以享受9折优惠。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历史、小说、文学等书籍,由于是各大网上书店的主推品种,因此在传统书店普遍难卖。但是,网上书店虽便宜,但也有其弊端,即无法看到实物。同时他表示,网上书店的折扣趋于理性之后,传统书店的日子恐怕才会好过一点,佐证他这一观点的事实是,在亚马逊经过推广期后放弃了“凶悍”的打折之后,美国还是有三成书店生存了下来。
涉足网店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网络书店对传统书店造成的压力很大,但仍有部分书店和消费者持有不同观点。北京图书大厦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峥认为,网络售书对书店生意影响不大,到图书大厦购书的读者似乎没有明显减少。“平时正常的话,我们一般都会接待大约5万名读者,节假日的时候人数可能超过7万。”
消费者张小姐告诉记者:“我对网上购买的书籍不是很满意。网站上提供的书摘不全面,我还是喜欢上书店。每次出手之前能够大致翻阅一下书籍,了解一下主要内容。”她表示,曾经尝试过网络订购,但往往发现书的内容同她的预期有很大出入。
记者在西单北京图书大厦也看到,这里虽然读者和购书者都很多,但也有不少消费者只看不买。消费者赵先生表示,网上购书不能只看价格,而且书中写得究竟怎么样,也不是很清楚,有时候买回来经常后悔。而在书店里对这些书了解以后,再去网上购买,可以弥补网上购书的缺陷。
|